3个起因让你误以为普洱茶饼发霉?(避坑指南+实测解析)
嘿茶友们,你是不是也遇到过此类情况开启珍藏多年的普洱茶饼,发现表面白花花一片心里咯噔一下完了长毛了?别急今天咱就来聊聊这事儿,给你避个坑让你明理解白喝茶!
其实普洱茶饼表面发白,不一定就是发霉了有时候是正常的“白霜”,就像水果放久了表面那层白粉,是正常的自然现象,不过也有或许是霉菌作祟这就要小心了!
起因一茶饼上的“白霜”让你误以为发霉?
你或许会问什么是白霜?简单说就是茶叶在后期陈化进展中,内含物质(主要是茶多酚、单宁酸等)自然氧化、分解后,在表面形成的白色结晶。就像水果放久了表面那层白粉,是正常的自然现象。
白霜一般呈现粉末状分布均匀,摸上去细腻不粘手闻起来还有股淡淡的陈香。而霉变则不同霉斑往往呈块状分布不均,摸上去或许有点黏糊糊的,闻起来还有股霉味儿。
不过有时候白霜和霉斑确实有点像,特别是刚形成的时候简单让人混淆。这时候你能够试着用手指轻轻擦一下,假如简单擦掉而且茶叶内部没有发霉的迹象,那很或许就是白霜能够放心喝!
不过说实话刚着手我也是分不清,每次看到白点就心里发毛,生怕喝坏了身体,后来请教了几个老茶友,才慢慢摸清了门道。现在嘛虽然还是有点小紧张但至少不会一看到白点就扔掉了。
起因二:储存不当导致的“假发霉”
其实许多时候普洱茶饼发白,是因为储存不当,比如放在潮湿的地方或是密封太严实,里面湿气散不出去就容易滋生霉菌。
不过有时候这霉斑也不是一下子就长出来的,或许就是一小块或是颜色不太明显,就容易让人误以为是白霜。
储存普洱茶饼的时候一定要记得保持干燥、通风,避免阳光直射,像我之前就犯过错误把茶饼放在阳台的角落里,结果回来一看,哎哟白点都快长成一片了!幸好发现得早赶紧应对了不然真就浪费了好茶!
而且现在天气越来越湿热,更要留意储存环境。我最近就把所有的普洱茶都搬到了干燥的储藏室,还放了几包除湿剂心里踏实多了!
起因三:撬茶时的“意外”白点
有时候你看到的白点,或许并不是茶叶本身的疑问,而是在撬茶的时候不小心把茶叶弄碎了,或是带出来了若干茶末,这些茶末在光线照射下,也或许呈现出白色。
特别是对紧压的普洱茶饼,撬的时候要特别小心尽量保持茶叶的完整性,我刚着手学撬茶的时候,手总是不听使唤不是撬得太碎,就是带出来一堆茶末看着那些白点,心里就直打鼓生怕是发霉了!
后来我慢慢摸索,找到了窍门现在撬茶也顺手多了,白点也少了许多。所以说熟能生巧这道理在撬茶上也适用啊。
避坑指南:怎样区分白霜和霉变?
-
看颜色:白霜常常是灰白色或略带银光,而霉斑可能呈现绿色、黑色或其他颜色。
-
摸质地:白霜是细腻的粉末状摸上去不粘手;霉斑则可能比较粗糙,甚至有点黏糊糊的。
-
闻气味白霜闻起来是清新的陈香,而霉斑则有明显的霉味。
-
尝味道:假使实在不确定能够取少量茶叶泡水试试,白霜泡出来的茶汤是正常的,而霉变的茶汤则可能带有异味。
不过说实话,这些方法也不是百分之百准确的,有时候还是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判断。比如要是茶饼只是表面有一点点白点,而且其他方面都正常那很可能就是白霜;假使白点比较多,而且伴有异味那就要小心了,还是不要喝了!
实测解析我的亲身经历
记得有一次我买了一块普洱茶饼,放了几个月之后发现表面有若干白点。当时我就有点慌了生怕是发霉了,不过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这些白点分布比较均匀,摸上去也不粘手闻起来还有股淡淡的陈香。
于是我就试着撬了一小块,泡水喝了一下。结果味道还挺正常的和之前喝过的没差。这下我才放心原来真的是白霜不是发霉。
不过也有过一次,我放在储藏室里的普洱茶饼,回来一看白点都快连成片了,而且还有一股霉味。当时我就知道这次真的发霉了赶紧把茶饼扔掉了,不然喝坏了身体就不好了。
通过这两次经历我更加理解了,区分白霜和霉变真的很要紧!
总结
普洱茶饼表面发白不一定就是发霉了,可能是正常的白霜也可能是储存不当致使的霉变,还有可能是撬茶时的意外。
当你发现普洱茶饼发白时,不要慌张先仔细观察一下,看看是白霜还是霉斑。假使是白霜可以放心喝;倘若是霉斑,那就赶紧扔掉吧!
记住喝普洱茶安全第一。
现象 | 原因 | 应对方法 |
茶饼表面均匀分布的白色粉末,细腻不粘手有陈香 | 正常白霜 | 可以放心饮用 |
茶饼表面呈块状的白色或彩色霉斑,摸上去可能黏糊糊的有霉味 | 霉变 | 立即停止饮用妥善化解 |
撬茶时带出的茶末在光线照射下呈现白色 | 撬茶不当 | 尽量缩减茶末可以过滤掉再饮用 |
期待这篇文章能帮到你,让你在品饮普洱茶的路上,少走弯路喝得放心。
精彩评论





责任编辑:木子淇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