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嘿老铁们!最近是不是经常在茶馆或网上看到那些包装得特高级的“茶饼”?特别是那种用布包裹着的,许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哇这是普洱茶吧?”
别急听我这个“过来人”跟你唠唠嗑,我以前也这么想过结果…踩坑了,今天就把我的血泪史和经验分享出来,帮你避坑。
没错普洱茶确实有许多是做成饼状或是砖状,然后用棉纸或是布包裹起来的,这传统工艺看着就带劲儿对吧?
但是,请留意这个但是!不是所有包裹着的茶都是普洱茶,这就像不是所有戴墨镜的都是明星一样,道理是相通的。
我有个朋友去年过年收到一份礼物,就是那种用漂亮布袋装着的茶饼。他一看包装挺像那么回事就以为是普洱,挺值钱。结果兴冲冲地拆开泡了一泡…呃,味道有点奇怪有点像…嗯,有点像树叶煮水?
后来才知道那根本不是普洱,或许只是某种工艺茶或是别的茶类压成的形状。包装唬人味道跟不上啊。
我自身前段时间在茶叶市场瞎逛,看到一家店在卖“古树茶饼”,也是包裹着的。老板说得天花乱坠什么“越陈越香”、“能够收藏”。我差点就掏钱了。
幸好我记起了今天要写这篇文章,就多问了一句“老板这详细是什么茶?”老板支支吾吾最后才说是“烘青绿茶压制的”。我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绿茶压饼干嘛?还“越陈越香”?这逻辑不对啊!
所以你看包装和形状真的不能决定茶叶的品种。
既然不是所有包裹茶都是普洱,那为啥还要用布包裹呢?
下次看到包裹茶先别急着激动,多留个心眼。
别慌有招儿!
记住实践出真知。
对新手而言能够先从采购知名、有信誉的商家入手,或请懂行的朋友帮忙看看。别起初就追求所谓的“收藏级”,简单走眼。
现在网上经常出现部分包装奇特、概念新颖的“茶”,号称是什么“新工艺”、“新概念”,价格还不便宜。
比如有的茶打着“压饼绿茶”的旗号,说这样能够“长期保留”。(划重点:绿茶追求的是新鲜。压饼反而不利于保持其鲜爽特点,还或许因为后期转化发生奇怪的味道。) 这就是典型的利用大家对“饼茶”的固有印象来营销。
还有的包装得像艺术品,价格虚高,记住茶的本质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当摆设的(颜值高点能够理解,但别过度)。
面对这些“新宠”保持冷静和理性很要紧。不要被华丽的外表和天花乱坠的宣传冲昏头脑。
特征 | 可能是普洱茶 | 可能是“其他茶” |
包裹形式 | 常见 | 也可能出现 |
干茶香气 | 陈香、樟香等(熟普);清香、花果香等(生普) | 绿茶清香、或其他茶类特征香气 |
冲泡后汤色 | 红浓透亮(熟普);金黄或黄绿(生普) | 清绿明亮(绿茶);或其他颜色 |
宣传语 | 强调“越陈越香”、“后期转化” | 可能模糊不清或强调“工艺创新” |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包裹的茶不一定是普洱茶,采购茶叶时一定要仔细辨别不能只看表面。
搞清楚本身喜爱喝什么,想买什么然后通过标签、闻香、试泡等方法去验证,别被那些花里胡哨的包装和概念骗了。
茶是用来享受的是为了带来愉悦和放松的。选对适合自身的茶比盲目追求所谓的“名贵”或“新宠”要实在得多。
期待这篇“过来人”的唠叨能帮到你,少走弯路少踩坑!以后再看到包裹茶心里就有数了,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