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嘿茶友们!最近发现好多新手在喝普洱茶的路上踩了不少坑,今天就来聊聊那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常见错误,顺便给大伙儿支支招,别笑说不定你也是其中一员呢😂
这绝对是新手最简单犯的毛病,一看到几千甚至上万的普洱茶,眼睛都亮了觉得这肯定是大佬级别的口粮茶,结果买回家一泡emmm...也就那样?价格≠品质这道理在普洱界尤其适用。
我有个朋友花小一万买了块所谓的"古树茶",结果口感平淡得像白开水,差点没把本钱都吐出来,其实许多百元左右的口粮茶,品质绝对能打!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身口味的,而不是盲目追高价。
小贴士买茶前多问问老茶客或是先买小包装试试水,别上来就整大件不然钱包会哭的🙏
生茶熟茶?听起来简单但新手往往傻傻分不清,我刚着手接触普洱时看到颜色深的就以为是熟茶,结果泡出来发现是生茶,当场石化😂。
简单而言生茶就像个青涩的小伙子口感刺激,需要时间转化;熟茶则是经过"渥堆发酵"的成熟姐姐,口感醇厚顺滑,但光看颜色可不行!有的生茶年份久了也会变深。
最靠谱的方法还是看包装上的标识,或是问商家,实在不行就记住生茶汤色黄绿熟茶汤色红浓喝起来的感觉也完全不同。
特征 | 生茶 | 熟茶 |
---|---|---|
颜色 | 青绿/黄绿 | 黑褐/红褐 |
口感 | 刺激/回甘强 | 醇厚/顺滑 |
茶气 | 强劲 | 温和 |
泡普洱茶水温这事儿真的太太太要紧了!我刚着手时用泡绿茶的80℃水温泡普洱,结果茶味淡得像白开水,差点以为买到了假茶😭。
普洱茶(尤其是生茶)需要足够的热量才能把内含物质充分激发出来,一般提议用沸水直冲特别是老茶或是紧压茶,不然茶叶都"醒"不过来。
不过熟茶和有些嫩芽多的生茶,能够稍微晾凉几秒再冲,避免烫坏茶质,记住水温不够茶味就不够!这可不是唬人的是真的会差许多。
醒茶?听起来好高级的样子!其实就是让茶叶"醒"过来,把杂味散掉让香气释放出来。新手常常直接就泡结果第一泡又涩又杂体验极差🤯。
对散茶简单洗茶1-2次就行;倘使是紧压茶,先拆散一点然后用热水迅速冲洗茶叶表面,倒掉第一泡水。这个过程就像给茶叶做个"热身运动",能让后续的茶汤更好喝。
我有个茶友买了块老茶头,直接泡结果喝得直咧嘴。后来我教他醒茶第二泡就完全不一样了,口感顺滑多了!这差距简直了😂
普洱茶讲究"越陈越香",但前提是存对了才行!我见过太多新手把茶存成了"怪味茶",结果直接扔掉心疼死了💔。
记住几个大忌:避光、防潮、无异味。别把茶放在阳台晒别放在厨房挨着调料,也别用有味道的袋子装。用陶罐或纸箱放在阴凉干燥处。
我有个同事把茶放在衣柜里,结果全吸收了樟脑味成了"樟香普洱"的加强版,谁喝谁知道😅。存茶这事儿宁简勿繁简单粗暴反而效果更好!
很多新手被"越陈越香",觉得普洱不存个十年八年就对不起本身。结果买一堆茶回家放最后发现有些茶根本不适合长期存放!
其实很多新普洱尤其是品质好的生茶,现在喝就很好喝。比如若干山头茶新茶时就能喝到明显的地域特征,而有些茶放久了反而丧失特色变得平庸。
我提议:好茶现在喝普通茶能够存着试试。不要盲目跟风存茶特别是刚入门的时候多尝试新茶,找到本身喜爱的风格更要紧。
想通这些疑问就知道该喝还是该存了。
新手买茶具最容易犯的错就是追求"全套装备"。什么紫砂壶、盖碗、公道杯、闻香杯...恨不得把茶室开在家里🤣
其实刚开始一把简单的盖碗+一个公道杯就够用了。我刚开始就是被那些茶具搞得眼花缭乱,结果发现最简单的盖碗泡出来的茶反而喝。
记住:茶具是为了更好地泡茶,而不是为了显摆。等真正喝懂茶了自然知道什么茶适合什么壶。别起初就整太复杂不然连水都烧不好😂
盖碗 | 最实用能掌控出汤 |
公道杯 | 均匀茶汤浓度 |
茶滤 | 过滤茶渣 |
茶盘 | 接水防漏 |
很多新手一旦找到一款喜欢的茶,就只认准这一个其他山头的茶都不屑一顾。结果错过了太多好喝的茶😩
普洱茶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多样性!不同山头、不同工艺、不同年份,都能带来完全不同的体验。我刚开始也是死守着某一款,后来朋友硬塞给我几款其他山头的,结果惊为天人!
提议新手阶段多尝试不同类型、不同价位的茶,找到本身的"茶谱"。就像听歌一样不能只听一种风格对吧?喝多了自然就知道什么适合本身了。
这样既能拓宽眼界又能找到本身的最爱!
好了今天盘点就到这儿!期待大家看完能少走点弯路,少踩点坑。喝普洱茶本来是件开心的事,别让它变成"踩雷大赛"😂
记住:多喝、多试、多交流慢慢就会找到适合本身的那杯茶。最后送大家一句话:茶无上品适口为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