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嘿你。是不是也刷到过色季拉山的神仙照片,那满山杜鹃花开得像打翻的调色盘,还有传说中的南迦巴瓦峰偶尔露个脸,美到心颤?别眨眼我这就把我的“血泪经验+干货秘籍”双手奉上,保证让你少走弯路多看风景。
其实吧丽江到的路,像一首流动的诗。你从柔软的纳西小镇出发,一路向上穿越云雾缭绕的山峦,最后抵达雪山圣湖的天堂。此类渐入佳境的感觉真的太爽了,而且,走滇藏线风景绝美玉龙雪山、虎跳峡、香格里拉……全是宝藏。
不过这里要敲黑板了。自身去导航那真是“人在囧途”的重现。选个靠谱的跟团游真的省心又省力。
依照2025年的行情丽江到色季拉山的五天四晚跟团游,人均大概2000-3000块,这个价格你品你细品。交通、住宿、吃饭、门票、导游费,全包了,简直不要太实惠。
这趟旅程就像给你打了“风光精华版”的补丁,不拖沓不冗长精华景点一个不落!
咱们来拆解一下这2000-3000块都花在了哪儿:
项目 | 包括内容 | 大概占比 |
交通 | 丽江接机/接站当地旅游车,油费过路费 | 约40% |
住宿 | 林芝段舒适型酒店含早 | 约30% |
门票 | 色季拉山、鲁朗林海等景点门票 | 约20% |
餐饮 | 部分餐食(比如特色藏餐) | 约5% |
导游服务 | 专业导游讲解行程安排 | 约5% |
看到没?一分钱一分货而且这价格真的挺实在的!假如你是土豪想住更好的酒店吃更贵的餐厅,那能够额外加钱丰俭由人嘛!
从丽江到色季拉山主要有两条路可选:
经典款丽江→香格里拉→德钦→色季拉山
这条是老牌明星路线风景没得说,雪山、草甸、峡谷一路看过去,眼睛都要不够用了!不过呢路程确实长开车要好久好久。但!风景是真的绝。
快捷款丽江→香格里拉→芒康→波密→色季拉山
这条相对短部分但海拔变化大,对高反是个考验。不过波密的原始森林和雪山冰川,也是独一份的美。
我个人觉得要是时间充裕,还是走经典款吧!慢慢欣赏不赶路才叫旅行嘛!
要是你时间充裕想玩得更尽兴,那七日游绝对是你的菜!
Day1-2 丽江出发一路向北,经过香格里拉能够去虎跳峡走一走,感受一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徒步的话上段风景更好挑战也更大,看你体力啦!
Day3: 继续前进翻越横断山脉,一路风光晚上住波密或林芝。
Day4: 今天可以安排去然乌湖、米堆冰川看看,冰蓝色的世界冰清玉洁,美得让人心醉!
Day5: 前往巴卡藏式特色村,感受一下藏族风情。然后经过鲁朗打卡鲁朗林海远眺色季拉山和南迦巴瓦峰,运气好还能看到云海!
Day6: 林芝出发一路风景如画,经过巴松措(红教圣湖),最后抵达拉萨看看布达拉宫,感受一下圣城的氛围。
Day7: 拉萨一日游可以去大昭寺转转,感受一下藏传佛教的魅力,或是去羊卓雍措、纳木措(二选一)看看圣湖的美景, 可以拍一套藏装,留下美好的回忆!
全程有专业的旅拍和航拍服务,把你旅途中的每一个精彩瞬间都登记下来,回来后发朋友圈那叫一个风光!
若是你是自驾或是包车,那通麦天险虽然修了隧道但觉巴山还有30公里搓板路那颠簸啊,简直了!假如你是新手司机或不想受这份罪那还是老老实实跟团吧。
不过跟团也有跟团的妙处!比如我这次旅行就是朋友介绍找的当地旅游规划师卓玛李媛给我安排的行程全程特别自由,把的大好河山都看了个遍,这次旅行真的让我感受到不一样的美!她还能帮你找的观景点,比如在色季拉山口拍南迦巴瓦峰,她掐着云层流动的节奏喊“1,揭面纱。”话音刚落真就云开见神山!那感觉简直了!
跟团游选对人才是关键啊!
自驾包车: 丽江到拉萨约1800公里提议安排7-10天。滇藏线(G214转G318)风景绝美,但路况复杂雨季易塌方,新手司机慎选啊!
跟团旅游: 从丽江出发沿滇藏公路向北,经过大理、香格里拉抵达林芝市,全程有旅游大巴接送省心省力还能认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嗨皮!
许多人说滇藏线是“一生必走一次的朝圣之路”——左手丽江的柔软时光,右手的雪山圣湖车轮碾过214+318国道的美景长廊,让每个转弯都成为人生Vlog的高光片段,今天这份保姆级攻略带你解锁从丽江直抵拉萨的全程玩法,不踩坑、不绕路把2000公里风光装进相册。
去玩尤其是走滇藏线,有些坑是真的要留意!
其实吧这些坑,只要你提早做好攻略都不是事儿!
七月到拉萨体验高原之旅,七月正是最美的季节之一,气候宜人,景色壮观非常适合前往游览。
其实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美!
不过我个人觉得,夏天去!气候宜人景色壮观还能避开旺季的人潮!
从丽江到色季拉山这是一场视觉和心灵的盛宴!你将穿越云雾缭绕的山峦,欣赏到壮丽的雪山、圣洁的湖泊、茂密的森林、辽阔的草原,还有那神秘的藏族文化,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
别犹豫了赶紧约的小伙伴,一起出发吧!信任我这绝对是一次值得你一生回味的旅行!
用一句网络流行语完结这篇文章:"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而色季拉山就是我心中的那片净土!"
Copyright ? 2000 - 202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