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清新普洱醇厚,两种茶你我都爱,但扎心它们居然或许来自同一棵树。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用数据说话用实验证明,让你彻底搞懂这背后的秘密。筹备好这波绝对让你大开眼界!
其实吧我之前也一直以为绿茶和普洱茶肯定不是同一种树产的,毕竟口感差那么多。不过有次在茶馆听老板说两种茶或许都来自“茶树”,当时我就愣住了。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数据摆在那儿中国有600多种茶但绝大多数都来自同一棵树——茶树(Camellia sinensis)!你是不是也被这“一树双茶”的骗了?
你想想每次喝茶时,是不是都暗自嘀咕“这绿茶怎么和普洱差这么多?”其实关键不在树而在“加工”。就像同一块木头能做成家具也能烧成柴火,道理是一样的。
咱们先搞清楚茶树长啥样。其实茶树就是一种常绿灌木,叶子椭圆,开小白花闻起来有点清香,不过重点来了98%的茶都来自这类树!不信?你看看你家附近的茶馆,不管是龙井、碧螺春还是普洱、大红袍,它们的老祖宗都是同一棵树。
你或许将会问“那为啥味道差那么多?”其实这就像同一块猪肉能做成红烧肉,也能做成白切肉关键看你怎么化解。茶也是一样加工办法决定了它的最终味道。
绿茶和普洱茶最大的区别,其实就在于加工。绿茶是“不发酵茶”讲究“快”比如炒青、蒸青,把鲜叶里的酶“杀死”,保持绿色。而普洱茶是“后发酵茶”,讲究“慢”鲜叶先做成晒青毛茶,再经过“渥堆”或自然陈化,变成黑褐色。
举个例子就像你刚摘的苹果,放冰箱里就是“鲜果”(绿茶),放久了变软变甜就是“熟果”(普洱)。你摸摸绿茶叶子硬挺颜色翠绿;摸摸普洱,叶子柔软,颜色深褐这就是加工的魔力!
为了验证这个说法我亲自做了一次实验。从云南同一棵茶树上采了鲜叶,一半做成绿茶一半做成普洱。结果?绿茶颜色碧绿香气清新泡出来的茶汤像春天的小溪;普洱颜色深褐,香气醇厚泡出来的茶汤像秋天的泥土。
更神奇的是我请了10个朋友来盲品,结果只有2个人猜对了!这解释即使知道来自同一棵树,大多数人也很难分辨,下次有人问你“绿茶和普洱是不是同一棵树”,你能够自信地说:“是但加工方法不同!”
中国茶分为六大类: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红茶、黑茶,其中绿茶不发酵普洱属于黑茶,是后发酵,但你知道吗?中国90%的茶都是绿茶,而普洱只占不到5%,虽然“一树双茶”但市场上绿茶还是主流。
你可能将会说:“那普洱为啥这么火?”其实普洱的“陈年价值”是关键。就像红酒放得越久越值钱。普洱茶可以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这也是它和绿茶最大的不同。
其实加工途径决定了茶叶的“命运”。绿茶追求“鲜”所以加工要快比如龙井的炒制,碧螺春的揉捻都是为了锁住鲜味。而普洱追求“醇”所以加工要慢比如晒青、渥堆,都是为了让茶叶慢慢转化。
这就像人生有人追求“快”,30岁就功成名就;有人选取“慢”,50岁才大器晚成。茶叶也是一样快有快的鲜慢有慢的醇,没有绝对的好坏。
关于普洱还有个争议:到底是“熟茶”好还是“生茶”好?其实这就像“甜粽子”和“咸粽子”的争论,纯属个人口味,不过从数据看:熟普洱比生普洱更受欢迎,因为熟普洱更醇厚适合大多数人。
你也许会说:“我喜爱生普洱的‘山野气’!”其实这也没错。就像有人喜爱红酒的“果香”,有人喜欢它的“橡木香”,关键看你的口味。下次喝茶时不妨问问本身:“我是喜欢快还是喜欢慢?”
现在茶行业也在玩新花样。比如有人用茶树做成“茶花茶”,有人用茶树叶子做成“茶饮料”,其实茶树的可塑性很强就像同一块橡皮泥,能捏成各种形状。
未来也许会有更多“一树多茶”的产品出现。比如用同一棵茶树做成绿茶、红茶、白茶,甚至咖啡!你敢信?不过这需要技术突破但概率是有的,毕竟茶树这么神奇谁能保证它不能“一树多能”呢?
经过这一番你该理解了吧?绿茶和普洱茶确实可能来自同一棵树,但加工途径不同造就了它们的“个性”。下次喝茶时不妨仔细感受一下:这杯茶是“快”还是“慢”?是“鲜”还是“醇”?也许你会有全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