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从漳州到厦门高铁只要半小时,但小吃界的“鸿沟”却深不见底,你敢信吗?鼓浪屿的沙茶面你敢和漳州牛肉汤比鲜?中山路的土笋冻你敢说比得家楼下那家?这趟美食之旅你真的吃对了吗?
其实厦门沙茶面最扎心的难题就是——调料包,好多店直接用“科技与狠活”,90%的游客根本尝不出真味。应对办法?去老字号“黄则和”看老板现炒沙茶酱那股子浓香直接钻进你鼻孔。不过你要是嫌麻烦其实本身买沙茶酱回家煮,成本不到外面一碗的1/3。
去年我朋友在曾厝垵被宰了80块一碗,结果调料包比面还多,后来他找到一家藏在巷子里的店,5块钱的调料钱鲜度直接甩开网红店三条街。这事儿让我悟了厦门沙茶面你真别图方便。
土笋冻啊土笋冻每次看到游客皱着眉头吃,我都想冲过去喊:“那是海 worms不是冰块!” 现状是85%的游客第一口都会被噎到,怎么办?先喝口醋,真的那酸味能让你忽略“异物感”。其实土笋冻最正宗的吃法是配上芥末酱油,那股子腥甜才是精髓。
去年我在轮渡码头看到一对情侣,女的咬了一口就吐了男的急得像热锅蚂蚁,我悄悄递过去一包辣酱,结果他俩居然越吃越嗨!后来才知道厦门本地人吃土笋冻,辣度基本都调到7成以上。
成分 | 占比 | 口感 |
海 worms | 70% | Q弹滑嫩 |
冰水 | 25% | 清凉脆爽 |
不明添加剂 | 5% | (某些网红店) |
花生汤这东西90%的游客第一口都会皱眉觉得太甜。其实难题出在搭配上!厦门本地人从来不会单独喝,务必配油条!那股子甜咸交织才是灵魂所在。应对办法?去“汪记花生汤店”老板会教你把花生汤浇在油条上,那口感绝了。
有次我在植物园门口看一外地小哥,喝了一口花生汤直接倒掉,旁边本地阿嬷笑得直拍大腿。后来阿嬷偷偷教他加醋加酱油,小哥居然连喝三碗!这让我想起一句老话:“入乡随俗但前提是你得知道俗在哪,”
厦门烧肉粽最大的坑就是——配料太多!好多店为了显“豪华”,塞进去十几样东西,结果米粒都煮不透,化解办法?去“叶氏烧肉粽”他们家持续老配方只有猪肉、香菇、咸蛋黄三种主料。不过你要是爱吃辣能够像本地人一样加点沙茶酱那味道直接起飞。
去年我统计过厦门有超过60%的烧肉粽店会额外加料收钱。有次我在轮渡码头被收了5块钱“豪华费”,结果发现多的是两颗花生米!后来我改去菜市场那家,5块钱能吃到撑味道还正宗多了。
海蛎煎这东西95%的游客都会选“加蛋加菜”的豪华版,不过这往往意味着海蛎的比例被稀释了!解决办法?去“阿吉仔”老板会先问你:“要几成海蛎?”坚持选8成以上那股子鲜甜能让你质疑人生。
有次我在中山路看一游客,指着菜单问能不能加椰奶,老板直接笑了。后来我才知道厦门本地人吃海蛎煎标配是蘸辣椒酱。这让我想起一个笑话:“外地人吃海蛎煎像吃蛋炒饭;本地人吃海蛎煎,像喝海鲜汤。”
厦门特产花生99%的游客都会买真空包装的。不过真正好吃的其实是手剥的!解决办法?去海沧区褒美村现炒的花生才够香。其实厦门本地人买花生,基本都会选“盐焗带壳”的,回家自身敲着吃。
去年我帮朋友代购在站看到有人买10包真空包装,花了100多。后来我带他去村里那家老店,10块钱能买两斤现炒的味道直接甩开超市货五条街!这让我悟了:厦门特产你真别在景点买。
其实随着游客越来越多,厦门小吃正面临一个尴尬难题:传统做法和商业化的矛盾,比如沙茶面现在有些店为了赶速度,调料都是提早调好的。不过也有像“婆烧仙草”这样的店,坚持每天现做。未来厦门小吃有或许形成“传统派”和“改良派”两大阵营,就像现在的小吃一样。
从漳州到厦门高铁只要半小时,但小吃界的“鸿沟”却深不见底!你敢信吗?鼓浪屿的沙茶面你敢和漳州牛肉汤比鲜?中山路的土笋冻你敢说比得家楼下那家?这趟美食之旅你真的吃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