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步骤搞定公司贷款怎么做账?(避坑指南+实测攻略)

来源:贷款-合作伙伴 时间:2025-07-06 21:48:50

3个步骤搞定公司贷款怎么做账?(避坑指南+实测攻略)

3个步骤搞定公司贷款怎么做账?(避坑指南+实测攻略)

哎哟喂,最近我们公司为了扩大业务,去银行贷了一笔款,结果财务姐对着账本直挠头,一脸懵圈地问:“这钱到底咋入账啊?”我当时一听,也是瞬间凌乱了。这年头,开公司不容易,贷款更不容易,贷款入账这事儿,简直比找对象还让人头大!感觉就像在玩一个高难度的游戏,一不小心就翻车了。

别慌!作为过来人,我来给你掏心窝子聊聊,公司贷款到底该怎么记账。其实也没那么复杂,三步走,稳稳拿下!走起!

第一步:钱到手了,先“存”起来,再“记”下来

你想想,公司从银行贷款,最直接的结果是什么?没错,就是银行账户里多了一笔钱!这笔钱可不能让它“裸奔”,得找个地方“安家落户”。这个“家”就是你的账本。

**序号 1:** 钱先存进银行账户,确保资金安全,这步叫“入账”。就像你收到,先签收再放屋里一个道理。

**序号 2:** 然后在账本上记一笔。记住,贷款是你的“负债”,不是你的“资产”!这一点千万别搞混,不然年底算账,你可能要怀疑人生。

公司贷款需要怎么做账

**会计分录(大白话版):**

  • 你的银行存款增加了,记在账本的“借”这边(可以理解为“增加”)。比如,贷了10万,就写:借:银行存款 100,000.00
  • 同时你的负债也增加了,记在账本的“贷”这边(可以理解为“来源”)。根据贷款期限,如果是1年以内,就记“短期借款”;超过1年,就记“长期借款”。比如,还是那10万,写:贷:短期借款 / 长期借款 100,000.00

公司贷款需要怎么做账

**实测感受:** 做完这笔分录,心里踏实多了,钱有了着落,账也清清楚楚。不过别高兴太早,这才刚开始呢!

公司贷款需要怎么做账

**避坑指南:** 一定要根据合同上的贷款期限,选对“短期借款”还是“长期借款”,别瞎填。否则,后面计算利息、年底报表都可能出问题。这就像你买车,得看清是汽油车还是电动车,充电方式可不一样!

第二步:钱怎么花?怎么“生钱”又“花钱”

贷款不是让你买的,得有明确用途。合同上肯定写着,比如买设备、盖厂房、补充流动资金等等。这钱花出去,账上也要跟着变。

**序号 1:** 根据合同约定,把贷款花到指定的地方。比如,用贷款买了台新机器。

**序号 2:** 账本上记:

  • 新机器是资产,记在“借”这边(增加)。比如,机器值8万,写:借:固定资产 80,000.00
  • 银行存款减少了,记在“贷”这边(减少)。写:贷:银行存款 80,000.00

**序号 3:** 别忘了“利息”!贷款是要付利息的,这是使用资金的成本。

**实测感受:** 这一步感觉就像给钱安上了“导航”,知道它去了哪里,变成了什么。不过一想到利息,心里又有点“肉疼”。

**避坑指南:** 花钱时,一定要对照合同用途,不能乱花。税务大哥盯着呢! 利息这块,要按月或按季计提(根据合同约定),不能等到年底一次性算,那样账就乱了。

**计提利息的会计分录(大白话版):**

  • 利息是费用,记在“借”这边(增加费用)。比如,一个月利息1000块,写:借:财务费用 - 利息支出 1,000.00
  • 同时你欠银行的利息多了,记在“贷”这边(增加负债)。写:贷:应付利息 1,000.00

**支付利息的会计分录(大白话版):**

  • 欠银行的利息付了,负债少了,记在“借”这边(减少负债)。写:借:应付利息 1,000.00
  • 银行存款少了,记在“贷”这边(减少)。写:贷:银行存款 1,000.00

**税务小贴士(重要!):**

  1. 你公司是借钱给别人(比如你是银行或个人放贷),收到的利息要交,一般是6%(小规模纳税人可能是3%)。计算方式大概是:利息÷(1+税率)×税率。这就像你出租房子收租金要交税一个道理。
  2. 你公司是向别人借钱(比如你向银行或别的公司借钱),付给别人的利息,**可以抵扣吗?** 答案是:**通常不能!** 不管对方是公司还是个人,这利息支出一般都不能拿专票去抵扣进项税。这点跟买原材料、办公用品不一样,要注意!
  3. 你公司借钱给别人,如果借期很短,比如三个月以内,可以按“无息借款”处理,不用交。但超过三个月,就得按规定交税了。这就像朋友间借个几百块,可能不讲究利息,但金额大了、时间长了,就得明算账。
  4. 支付利息时,一定要取得合规的(通常是普通),不然这笔利息费用不能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这就相当于白花了钱,税务局还不认账,亏大了!

**实测感受:** 利息这块儿,真是细思极恐。算对了还好,算错了或者记错了,那可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感觉就像走钢丝,得小心翼翼。

第三步:还钱的时候,账本“清零”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贷款总有到期要还的一天。还钱的时候,账本也要跟着“更新换代”。

**序号 1:** 准备好钱,按时还!别逾期,不然罚息、信用受损,更划不来。

**序号 2:** 账本上记:

  • 还本金。你欠银行的“短期借款”或“长期借款”少了,记在“借”这边(减少负债)。比如,还10万本金,写:借:短期借款 / 长期借款 100,000.00
  • 还利息。之前计提的“应付利息”少了,记在“借”这边(减少负债)。比如,还1万利息,写:借:应付利息 10,000.00 (如果还有当期应计未付的利息,也要借记“财务费用 - 利息支出”)
  • 银行存款少了,记在“贷”这边(减少)。写:贷:银行存款 110,000.00 (本金+利息总和)

**实测感受:** 还完最后一笔款,感觉一身轻松,终于卸下了这块大石头!账本上“短期借款”或“长期借款”归零,看着真舒坦。不过心里也咯噔一下,以后资金运作得更加精细了。

**避坑指南:** 还款时,一定要分清还的是本金还是利息,或者两者都有。对照着还款计划表来操作,避免还错、漏还。可以理解为,到期了,把之前借的钱(本金)和期间产生的“果子”(利息)一起还给人家。

公司与公司之间借款,咋整?

有时候,公司不光向银行借钱,公司之间也可能互相拆借资金,比如你的大股东公司给你输血。这种情况下,记账方式有点不一样。

**情况一:你是“借出方”(别人欠你钱)**

这相当于你对外投资或者提供了借款服务。

  1. **别人收到钱时:** 他公司记: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付款 - 你公司名称
  2. **你公司账上:** 你记:借:其他应收款 - 他公司名称 贷:银行存款
  3. **如果约定了利息:** 你公司收到利息时,要交(同上,一般是6%),并确认收入。他公司支付利息时,可以在税前扣除(需取得)。
  4. **注意:** 如果是押金性质,让他公司出个押金说明,盖好章,连同收据一起作为你的记账凭证附件。

**情况二:你是“借入方”(你欠别人钱)**

这和你向银行借款类似。

  1. **你收到钱时:** 你记: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付款 - 他公司名称 (或者如果符合条件,也可以计入“短期借款”或“长期借款”,但“其他应付款”更常见于非金融机构间的临时拆借)
  2. **你用钱时:** 记账方式同第一步,根据用途增加资产或减少其他负债。
  3. **支付利息时:** 计提和支付的分录类似第二步,借“财务费用 - 利息支出”,贷“应付利息”或“银行存款”。同样,利息支出不能抵扣,但可以税前扣除(需)。
  4. **还钱时:** 借“其他应付款 - 他公司名称”和“应付利息”,贷“银行存款”。

**实测感受:** 公司间借款,感觉更灵活一些,但税务处理上还是得按规矩来,特别是利息部分,该交的税一分不能少,该拿的票一样不能缺。

记住这几条“金科玉律”

  1. 区分借贷: 收到钱是“负债”增加,不是“资产”增加。
  2. 选对科目: 短期(≤1年)用“短期借款”,长期(>1年)用“长期借款”。公司间借款常用“其他应付款/应收款”。
  3. 追踪去向: 钱花到哪里,账就记到哪里,增加相应的资产科目。
  4. 利息必计: 按期计提利息,借“财务费用”,贷“应付利息”。
  5. 税务为大: 借出利息要交,借入利息不能抵扣,但可税前扣除(需)。
  6. 合同为据: 所有操作以借款合同为准,特别是期限、利率、还款方式。
  7. 及时还款: 按时还本付息,借“借款科目”和“应付利息”,贷“银行存款”。

好了,关于公司贷款怎么做账,我就把我这些年的“血泪史”和“心得体会”都掏出来了。看着好像挺多,但你仔细捋捋,其实就是那几步,核心就是:钱来了怎么记,钱走了怎么记,利息怎么算怎么记,最后怎么还清记零。

别怕,多练几次,手熟了就不难了。实在不行,财务软件现在也挺智能的,很多分录都能自动生成。不过基础原理得懂,不然被软件“带偏”了都不知道。

希望这篇“避坑指南+实测攻略”能帮到你!祝你的公司资金充裕,生意兴隆!💪

精彩评论

头像 刘熙-法律助理 2025-07-06
企业如果是借款方,利息收入需要缴纳,不管对方是企业还是个人,利息收入都需要缴纳6%的。计算方式:利息÷(1+6%)× 6%(小规模3%计税)企业如果是借款方,三个月内的出借款,可以申报无息借款,超过三个月需要缴纳。(注:根据实践经验总结)企业所得税 企业是贷款方,支付利息。

编辑:贷款-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guanxian.org/consult/dkuanlu/2148040745.html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编辑推荐

社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