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行业寒冬席卷银行收紧口袋,平台严查资质你还在傻傻地冲?2023年小额贷款助贷行业看似门槛低,实则,数据说话今年一季度全国助贷机构投诉量暴涨40%,平均单笔利润腰斩,这到底是风口还是陷阱?
其实你没感觉吗?大街小巷手机弹窗全是贷款广告,不过仔细看看那些都是谁在推?大型平台和银行系产品,小机构早被挤到角落了,2023年,央行数据显示正规助贷机构数量比去年缩减15%,你想想就这么大巨头还越吃越多,你这点力气够不够分一杯羹?
机构类型 | 市场份额变化 |
银行系助贷 | +22% |
助贷机构 | -15% |
应对方案别死磕存量市场,去三四线城市试试水那里银行覆盖不到需求旺盛得能烧手!
我见过太多同行刚着手风控松得像没拉弦的弓,结果三个月收不抵支哭都没地方哭。2023年,银保监会新规需求助贷机构坏账率不得超过3%,你算算现在行业平均都在5%以上。那些天天说“大数据风控”的,其实后台就是几个规则引擎,你比他们差多少?
应对方案别迷信黑科技!把身份证、征信报告、通话登记这些基础材料看得严严实实,比你那些花里胡哨的管用多了!
你有没有算过账?现在一个客户从申请到,光渠道费、技术费、担保费就要吃掉30%!我有个朋友去年单笔利润还有200块,今年只剩80块了,更惨的是有些平台为了冲量直接把利率压到年化18%以下,这还怎么玩?
2023年利润对比表
去年:单笔利润平均¥180
今年:单笔利润平均¥85
降幅53%
化解方案:别只盯着大额贷款!小额高频业务虽然单笔赚得少,但量起来照样能养活你。比如那种几千块的应急贷,需求可大了!
其实你心里清楚做助贷就像走钢丝,稍微一不留神就被抓个现行。今年上半年至少有30家助贷机构因为违规被罚,罚款金额从几万到几百万不等。更吓人的是现在监管连“砍头息”此类老套路都盯得死死的,你那些“服务费”“管控费”的变种套路,还敢玩吗?
化解方案:把所有收费项目都摆在明面上!客户看得清清楚楚监管查起来也挑不出毛病。记住合规才是最大的利润。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来申请贷款的人,要么征信有污点要么负债累累?其实这不是错觉央行报告显示2023年新增贷款客户中,次级客户占比高达28%比去年高了8个百分点,你想想此类客户拿什么还钱?
化解方案:别为了冲业绩什么都接!把门槛提升一点宁缺毋滥。有时候少做几单反而能让你活得更久。
其实你心里有数现在做助贷的,要么是大平台要么是银行系的马甲。他们有资金优势有牌照优势你这点小打小闹,根本不够看。不过话说回来巨头们最近都在收缩战线,有些业务干脆不做三四线了,这不就是你的机会吗?
解决方案:差异化竞争,做巨头不屑的小额业务,做他们覆盖不到的长尾市场。记住你不是要打败他们而是要找到自身的生态位。
其实行业正在变天!那些只靠拉客户、赚佣金的模式,早晚要被淘汰。你看现在做得好的助贷机构都着手做场景金融、做供应链金融了。说白了就是要把贷款嵌入到详细的生活场景里,比如装修贷款、教育贷款,这样获客才稳定。
解决方案别只做“搬运工”!想办法把贷款和本地生活服务结合起来。比如和装修公司合作做装修分期这不比单纯拉客户靠谱多了?
行业洗牌期要么被淘汰,要么找到新出路!那些还在用老办法做新业务的,基本就是等死。记住现在做助贷不是看你拉了多少客户,而是看你能不能活得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