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聊到普洱茶,晒青和烘青绝对是绕不开的两个概念。🍵
作为茶友,我一开始也傻傻分不清,后来慢慢摸索,才有点感觉。今天就来跟大家唠唠,这两种工艺到底有啥不一样。
晒青顾名思义,就是利用阳光来干燥茶叶。
想象一下云南的大太阳把刚炒制好的茶叶摊开在竹篾上,让阳光慢慢带走水分。这过程听着简单,但真要掌握好火候(哦不,是阳光候),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师傅。
晒青工艺,是制作生普的灵魂所在!没有晒青就没有后面那迷人的转化。✨
个人观点:晒青的茶有种自然的味道,就像山野里的气息很纯粹。
烘青,就是用热风来干燥茶叶。
这通常是在烘房里进行,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快速将茶叶里的水分带走。这个过程比晒青要稳定可控得多。
烘青工艺,更多用在制作绿茶、或者一些熟普的毛茶处理上。它能让茶叶快速定型,保留一些鲜爽感。
注意:用烘青工艺做的“普洱茶”,严格来说可能不符合传统意义上的普洱茶标准哦!
咱们来对比看看,就知道差别大了去了!
项目 | 晒青 | 烘青 |
---|---|---|
干燥方式 | 利用阳光自然干燥 | 利用热风人工干燥 |
温度控制 | 相对不可控,受天气影响 | 可控,温度稳定 |
转化能力 | 具备后发酵潜力,适合陈放 | 转化能力较弱适合当年饮用 |
香气特点 | 带有阳光味、植物香,香气转化丰富 | 香气相对稳定,可能带有焙火香 |
茶汤口感 | 茶汤饱满,层次感强,回甘生津 | 茶汤可能偏鲜爽,但缺乏深度 |
代表茶类 | 生普(生散茶、生饼等) | 绿茶、部分熟普毛茶 |
看完这个表,是不是感觉清晰多了?
保留活性物质:晒青温度相对较低,能更好地保留茶叶中的多酚类、酶类等活性物质。这些物质是后期转化的基础!
形成独特风味:阳光赋予茶叶一种独特的“阳香味”,这是烘青无法复制的。而且,晒青过程中微生物也能参与为后期转化埋下伏笔。
利于后期转化:这是最关键的一点!晒青工艺保留了茶叶的“生命力”使得茶叶在后续的存储过程中能够持续进行缓慢的氧化和微生物转化,形成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点。
用烘青工艺做出来的茶,因为高温破坏了部分活性物质,转化能力就差很多,放再多时间,味道也变不了太多,更别说越陈越香了。
“没有晒青,就没有普洱茶的灵魂。” —— 某不知名老茶客
晒青普洱:喝起来汤感醇厚,入口能感受到一种饱满度。香气丰富多变,从花香、果香到陈香,随着冲泡次数和年份变化。回甘生津明显,喉韵深长。喝完感觉整个口腔都在呼吸,很舒服。😌
烘青普洱(或类似茶):喝起来可能第一口觉得清爽,但很快会觉得味道单薄缺乏层次感。香气比较固定转化不明显。回甘可能来得快去得也快,喉韵不深。喝完可能感觉有点淡或者有轻微的燥感。🤔
这只是大概的感觉,具体还要看茶叶本身的品质和工艺细节。而且个人口味不同,感受也会不一样。😄
对于普通茶友来说,辨别起来确实有点难度,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看产地和工艺说明:正宗的生普,基本都会注明是晒青毛茶为原料。倘使只写“普洱茶”,没有说明就要留个心眼。
闻干茶和茶汤香气:晒青的茶,干茶可能会有明显的阳光味、植物香。茶汤香气层次丰富。烘青的可能香气比较单一或者有焙火味。
品饮感受:多喝对比,感受口感上的差异。喝多了自然就有感觉了。
有时候,一些商家为了追求“快速成型”或者“外形漂亮”,可能会在生普制作中加入一些烘干的步骤,这就有点“半晒半烘”了。这种茶后期转化能力也会打折扣。
个人经验:买茶时,尽量选择信誉好的商家,了解清楚茶叶的来源和工艺。
晒青和烘青一个是利用自然阳光,一个是借助人工热风,干燥方式不同,导致了茶叶内含物质的保留程度、后期转化能力以及最终的口感风味都有着天壤之别。
晒青,是传统普洱茶(特指生普)的基石,赋予了它生命和灵魂,让“越陈越香”成为可能。
烘青,则更适合追求鲜爽口感、不需要长期陈放的茶品。
下次再喝普洱茶不妨留意一下,它是晒青还是烘青?感受一下这两种工艺带来的不同韵味。😊
茶路漫漫,且喝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