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你有没有想过,喝的那口普洱茶,到底是从什么树上摘下来的?别看这问题简单,里面门道可多了去了!今天咱就唠唠普洱茶里的“二类树”,这到底是个啥玩意儿?
其实啊,普洱茶树,在行家嘴里,常常被分成“一类树”和“二类树”。这分类法,不是啥硬性规定,更像是茶圈子里大家伙儿聊着聊着,就约定俗成的一种说法,一种市场习惯。你千万别一听“一类”、“二类”就以为是说好坏,它们主要指的是茶树的来源和状态。
那“二类树”具体指啥呢?
简单来说,二类树,通常指的是那些人工种植的茶树。这名字听着是不是有点普通?不过你可别小看它们!
你想啊,一类树,很多都是野生野长的老古董,那可是大自然爷们的馈赠,数量稀少,得之不易。而二类树呢,就是咱们人类“搞事情”种出来的。这其中有的是几十年前种的,树龄也不算小了,比如那种叫“台地茶”的,就是典型的二类树代表。
台地茶,就是种在平地或者缓坡上,像农田一样,一行行整整齐齐的。它们不像一类树那样,在深山老林里自由生长,而是受到人类的“照顾”比较多,比如修剪、施肥、打药啥的,管理得比较精细。
不过二类树里也不全是这种“标准答案”。还有一种情况也挺有意思的,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矮化古树”。这咋回事呢?
比如在云南的易武、南糯山这些地方,以前啊,五六十年代那会儿,有些人为了种庄稼,把一些老茶树给砍了。但树根没挖干净啊!后来,嘿,奇迹发生了,这些老茶树的根又重新冒出了新芽,长成了新的茶树。这些树,因为被砍伐过,所以长不高,高度就在那5米、6米上下晃悠,甚至更低。人们管这种由老祖宗“”来的树,也叫“二类树”,或者更具体点叫“矮化古树”。这名字是不是挺形象?
所以说啊,二类树这个概念,其实挺宽泛的,主要就是区别于那些天然、古老、没怎么被人“摆弄”过的一类树。
搞清楚了二类树是啥,那咱们就来看看,它和那个“高高在上”的一类树,到底有啥不一样?
特征 | 一类树(野生/古树) | 二类树(栽培/台地) |
出身 | 自然生长,老天爷赏饭吃 | 人工种植,人类“安排” |
树龄 | 通常很长,百年起步,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都有 | 相对年轻,从几十年到上百年都有,矮化古树除外 |
生长环境 | 深山老林,生态环境原始,远离打扰 | 多在平地、缓坡,管理更精细,人工干预多 |
树形树高 | 高大,树干粗壮,可达5米以上 | 有高有矮,台地茶通常矮小,矮化古树在5-6米左右 |
叶片 | 通常较大,厚实,颜色深绿 | 相对较小,薄一些,颜色可能稍浅 |
采摘 | 难度大,可能需要搭架子甚至爬树 | 相对容易,台地茶随手摘,矮化古树搭个简单架子就行 |
产量 | 低,资源稀缺 | 相对较高,更常见 |
价格 | 通常很高,尤其是名山古树 | 相对亲民,当然也有高端的 |
你看,这表格一列,是不是感觉清晰多了?不过这里要强调一点:这个分类,真的不是说一类树就一定比二类树好,二类树就一定比一类树差!它们只是代表了不同的来源和风格。
就像你不会说,自己做的家常菜就一定比米其林大餐差吧?它们满足的是不同的需求,有不同的风味特点。
一类树,就像山里的野孩子,自由自在,吸收着天地的精华,土壤里的养分。它们生长的地方,往往海拔高,云雾多,远离尘嚣和污染,生态环境特别棒。你想啊,在这种环境下长出来的茶树,那茶叶能不好吗?
二类树呢,尤其是台地茶,更像是生活在“集体宿舍”里。它们被人类安排在特定的地块,按照一定的密度种植。为了提高产量和方便管理,人类会进行修剪、施肥,甚至使用一些农药来防治病虫害。这并不是说不好,只是生长环境受到了更多的人工干预。
其实吧,我觉得,这两种生长方式,就像两种不同的生活哲学。一类树,追求的是自然而然,返璞归真;二类树,则更注重效率和可控性。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不同的选择。
一般来说一类树的树龄都非常老,动不动就是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它们经历过风风雨雨,根基深厚,树干粗壮,充满了岁月的沧桑感。就像我们身边的老爷爷老奶奶,满腹经纶,故事多多。
二类树呢,虽然也有上百年的“矮化古树”,但更多指的是那些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栽培树。它们相对年轻,充满活力,树形也更多样。台地茶为了方便采摘和管理,往往被修剪得比较矮小;而那些由老茶树根萌发的新树,则保持着一定的身高,但比起真正的一类古树,还是“弟弟”。
树龄的长短,往往会影响茶叶的内含物质积累。老茶树,根系发达,能从土壤深处汲取更多养分,茶叶可能更丰富、更耐泡。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年轻的茶树如果生长环境好,管理得当,也能产出不错的茶叶。
这可能是大家最关心的部分了——喝起来到底有啥不一样?
一般来说啊,一类树(古树)的茶,香气会更复杂、更持久,茶汤入口会比较醇厚,滋味丰富,回甘生津明显,而且很耐泡。喝下去,感觉整个口腔都在跳舞,层次感特别强。就像听一首经典的交响乐,悠扬动听,回味无穷。
而二类树(台地茶)的茶,香气可能没有那么高扬复杂,但也会比较浓郁。茶汤可能相对清爽一些,滋味尚可,回甘也不错,就是可能没有古树茶那么醇厚和有深度。不过好的台地茶,喝起来也是相当舒服的!就像一首动听的小调,清新悦耳。
至于那些“矮化古树”呢?它们的口感就比较特别了。因为它们继承了老茶树的基因,又因为矮化,可能更方便吸收养分,所以滋味往往也比较醇厚,香气也不错,有点介于古树和台地之间,但又带有自己独特的韵味。就像一个有故事的中年人,既有年轻人的活力,又有老年人的智慧。
不过一定要记住!这只是一个普遍的规律,不是绝对的定律!茶叶的最终风味,是品种、生态环境、树龄、栽培管理、采摘标准、制作工艺、储存条件等等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有时候,你可能喝到一款二类树的茶,比某些一类树的茶还要惊艳!不要被这些分类框住你的味蕾,大胆去尝试吧!
好了,回到最初的问题,普洱茶1类2类什么意思?其实,这和前面说的“一类树”、“二类树”是一个意思,只是换了一种说法,更简洁明了。
“1类”,通常指的就是一类树,也就是那些野生、古老、自然生长的茶树。
“2类”,通常指的就是二类树,也就是那些人工种植、栽培的茶树,包括台地茶和矮化古树等。
所以啊,下次再听到茶友或者商家说“这款茶是一类料的”或者“这是二类料做的”,你大概就明白他们指的是什么了。他们是在强调茶叶的原料来源,是来自古树还是来自栽培树。
不过还是要提醒你,市场上关于普洱茶的叫法五花八门,有时候可能会有些混淆。比如,有些地方可能会根据树龄或者其他标准,把古树茶细分为一类、二类、三类。我们上面讨论的“一类树”和“二类树”,主要是基于“野生/古树”和“栽培/台地”这个大的维度来区分的。
在交流的时候,能问清楚对方具体指的是哪种分类标准,避免产生误解。就像咱们聊天,得先搞清楚对方说的是“北京”还是“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对吧?
聊到这,肯定有朋友会想到价格。一类树和二类树,价格差距大吗?
一般来说是的!因为一类树(古树)资源稀缺,产量低,加上生长环境优越,所以价格通常比较高,尤其是那些来自著名山头(比如冰岛、老班章、薄荷塘什么的)的古树茶,那价格,啧啧,不是一般人都敢轻易尝试的。
二类树(栽培树)呢,因为种植面积广,产量相对较高,所以价格会亲民很多。这里面也有讲究,同样是二类树,不同山头、不同管理方式、不同制作工艺的茶,价格差别也很大。
不过价格高不一定就等于好喝,价格低也不一定就不好喝。关键还是看适不适合你的口味,以及你的预算。有时候,一款价格适中的二类树茶,可能比一款价格虚高的一类树茶,更适合你呢!
作为过来人,我深有体会,喝茶这事儿,最终还是图个开心,图个适合自己的口感。别被那些“高大上”的标签忽悠了,用心去感受每一泡茶的滋味,找到自己喜欢的,就是的。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想表达的是,一类树和二类树,只是普洱茶世界的冰山一角。它们代表了不同的原料来源和风格特点。
但普洱茶的迷人之处,远不止于此。无论是来自深山的古树,还是来自田园的栽培树,只要用心制作,好好储存,都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展现出迷人的陈化魅力。
别太纠结于一类还是二类,更不要认为一类就一定比二类好。放宽心,大胆去尝试不同产区、不同山头、不同树种的普洱茶。
也许,你会在一款不起眼的二类树茶里,发现惊喜;也许,你会在一款名扬四海的一类树茶里,找到共鸣。
就像人生一样,各有各的精彩,不是吗?😊
希望这篇唠嗑能帮到你,让你对普洱茶的一类树和二类树有个更清楚的认识。下次喝茶,你可以跟朋友聊聊这个话题,说不定还能“装”一波呢!😜
记住,喝茶,最重要的还是开心!找到你喜欢的味道,享受那份属于自己的宁静和愉悦,这就足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