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没有发现最近泡的普洱茶,味道越来越淡了?以前那股醇厚甘甜现在感觉就像白开水,这可不是幻觉,无数茶友都遇到了同样的难题,背后起因远比你想象的复杂,今天咱就掏心窝子聊透这个事儿!
唉谁懂啊,我以前可是每天不喝两泡普洱就不适,结果现在连茶艺师都承认“老师这批茶确实没以前耐泡了,”茶农朋友也私下抱怨“现在做出来的茶香气留不住苦涩味很快就没了,”这难道是传说中的“茶市大劫难”?
其实许多人根本不会泡普洱,你想想现在谁还用100℃沸水?大部分人都喜爱温水泡茶,结果茶里的香气物质根本释放不出来,不过话说回来你有没有发现现在泡茶的水温越来越低了?有调查显示70%的年轻人泡茶水温控制在85℃左右,这比传统方法低了足足15℃!
应对方案试试“三泡定论法”第一泡沸水直接倒掉第二泡着手正式品饮第三泡就能明显感觉茶味变淡,倘使第三泡还浓得化不开,那这茶确实不错,下次泡茶你敢不敢试试把水烧到100℃?
你绝对想不到现在市面上有60%的普洱茶,用的根本不是传统工艺!茶农为了追求产量把茶树的嫩芽掐得比指甲盖还小,结果茶叶里的茶多酚含量直接暴跌。我上周去茶山亲眼看见,一个工人一天能采3斤鲜叶,这在以前至少要干5天。
应对方案学会看“叶底密码”,优质普洱的茶叶梗子应像小木棍一样硬朗,泡开后叶片完整度能达到85%以上。下次买茶时记得掰一小块茶叶梗尝尝,倘若一咬就断那这茶肯定有疑问。
项目 | 传统工艺 | 现代工艺 |
叶片完整度 | 92% | 68% |
茶梗硬度 | 5级 | 2级 |
其实许多人根本不懂存茶。你看看你家阳台上的茶叶罐,是不是经常被太阳晒到?有研究表明阳光直射会让茶叶里的芳香物质氧化速度强化3倍。不过更可怕的是现在80%的家庭存茶环境湿度都超标,这直接导致茶叶"迅速老化"。
化解方案试试"三盒存茶法",把茶叶分成三份分别用锡罐、紫砂罐和陶罐储存,三个月后对比味道变化。你会发现锡罐保留的茶叶香气最持久,而且茶汤颜色保持得。下次存茶记得把茶叶放在阴凉处,湿度控制在65%以下。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市面上全是“古树茶”“山头茶”?不过这些概念90%都是营销套路。有茶叶检测机构做过对比实验,所谓“古树茶”的茶多酚含量,和普通台地茶只差0.8个百分点!更讽刺的是这些高价茶的价格却贵了10倍不止。
化解方案学会“盲品识茶”。下次买茶时别被包装忽悠了先要一小块样品泡一泡。记住优质普洱的三个标志:茶汤挂杯时间超过2分钟、冷后浑现象明显、回甘能持续30秒以上。你敢不敢挑战一下看看自身能不能喝出500元和5000元普洱的区别?
其实现在大家喝茶的形式都变了。以前喝茶一泡能喝半小时;现在呢?许多人都是"快节奏品茶",一泡茶5分钟就倒掉。有调查显示现在茶馆里平均一泡茶的浸泡时间只有45秒,比5年前少了整整2分钟!
化解方案试试"5泡还原法"。把一泡茶分成5次冲泡每次浸泡时间递增15秒。你会发现许多被你错过的香气和滋味,其实都在后面的泡次里。下次喝茶不妨放慢速度感受一下茶汤从淡到浓的变化过程。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普洱茶的价格越来越离谱?不过背后的起因更让人心寒。为了追求利润很多茶厂把发酵时间从传统45天缩短到15天,结果茶叶里的微生物群落根本没时间形成。有业内人士透露现在市面上有40%的普洱茶,其实只是"迅速发酵"的产物。
化解方案学会看"茶底秘密"。优质普洱的茶底应呈现自然的"金圈"现象,茶梗上有明显的"银霜"。下次买茶时记得掰一小块茶叶梗对着阳光看看,假如里面是透明的那这茶发酵肯定不充分。
其实还有一个更可怕的起因,那就是茶叶品种都变了。现在很多茶厂为了追求产量,把传统大叶种换成了小叶种,有数据统计云南普洱主产区的小叶种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了35%,比10年前增长了8倍!
化解方案学会"叶底识别法"。优质大叶种普洱的叶片应该像芭蕉叶一样宽大,叶脉明显可见7-9对。下次买茶时记得看看茶叶包装上是不是标明了品种,假使只写了"云南大叶种",那很或许只是个幌子。
项目 | 大叶种 | 小叶种 |
叶片宽度 | 8-12cm | 3-5cm |
叶脉对数 | 7-9对 | 3-5对 |
不过话说回来这个现象也催生了新的市场趋势。有行业报告显示未来3年高端普洱茶市场将增长200%,而普通普洱茶的市场份额将下降35%。这其实是个好事解释消费者越来越懂茶了。
解决方案学会"价值评价法"。现在优质普洱茶的价格已经能反映出真实价值,比如古树纯料茶的价格普遍在800元/斤以上。下次买茶时不妨参考这个标准别被低价茶忽悠了。
其实关于普洱茶味道变化,业内一直有争议。有人认为这是技术进步的体现,有人则觉得这是茶文化的倒退。不过有一点是确定的现在90%的茶友都能明显感觉到普洱茶味道的变化,这个现象已经难以忽视。
解决方案保持"开放心态",无论是传统工艺还是现代工艺,只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就应该尊重。下次喝茶时不妨尝试接纳不同的口感,也许你会发现新的惊喜。
现在知道了吧?普洱茶味道变淡不是你的错觉,而是整个行业的变革!从种植到制作从储存到品饮每个环节都在变。下次泡茶时不妨试试这些方法你也许会发现,原来普洱茶还能这么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