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懂啊,上周刚花800大洋买回来的“古树普洱”,包装得像出土文物似的,牛皮纸盒上还印着“千年古树”四个大字,结果泡开一看茶汤比我的洗脚水还浑浊。这价格,这包装这宣传简直是在明目张胆地薅羊毛啊。今天务必把血泪教训告诉你,别再被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骗了。
其实我起初也以为“牛皮纸=天然”“古树=好茶”。结果群里十个人有八个人都踩过坑。小王上周刚吐槽他买的“纯手工压制”普洱,拆开发现塑料味冲天;隔壁张阿姨更是直接扔了,说“泡出来一股霉味比地窖里的红薯还难闻”,这行水太深咱们普通消费者不抱团取暖,真的简单被割韭菜!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许多普洱茶都用厚实的牛皮纸包装?其实、不过这层“文艺范”的纸或许比外卖餐盒还廉价,我在市场调研时发现普通牛皮纸批发价才0.5元/平方,而那些卖到上千的茶饼,包装成本或许不到总价的5%!更离谱的是有厂家直接用回收纸重新上色,拿个打火机一烧那刺鼻的气味,简直让人质疑人生。
化解方法撕开一角闻气味!优质包装纸燃烧时应有植物纤维的清香,倘若闻到化工味直接退货不商量!
茶叶袋子上印着“百年古树”,你心里是不是咯噔一下?其实“古树”定义很模糊,依照国标树龄超过100年才算,但市场上许多“古树茶”连检测报告都没有。我有个朋友在云南做茶,透露说“有些茶农把30年的树当百年卖,买家还以为是捡到宝”,更搞笑的是有次我在茶叶市场看到两家店卖同批茶,一家标“古树”一家标“大树”,价格差了整整300块!
普通茶树 | “古树”茶 | 差价 |
50元/斤 | 200元/斤 | 150元/斤 |
化解方法:看价格比成分!假使一饼茶低于100元还敢标“古树”,那大概率是营销话术。记住好茶不会便宜到让你惊喜。
你有没有被那些“压得实实的茶饼”迷惑过?其实茶饼太硬反而可能是难题。我在茶厂参观时发现有些不良商家为了让茶饼看起来“紧实”,会过度采用机器压制甚至掺入杂质增长重量。上周我买的“精品茶”,摸起来硬邦邦的泡开一看,茶末比茶叶还多!用手一捻,粉尘直冒那触感像摸到了去年的灰尘。
应对方法用指甲轻刮茶面!优质茶饼应有弹性刮一下能留下细微痕迹但不会掉渣,若是一刮就掉粉那绝对是劣质茶。
许多茶商喜爱强调“苦涩回甘”,其实这是误导!我上周试了三款标榜“山头茶”的普洱,结果发现:苦涩感强不代表品质好,可能是工艺难题。有次我在茶艺馆喝到一款茶,入口像吞了一口铁锈水,茶商却说这是“山韵”,我差点当场表演一个呕吐。更离谱的是有检测显示劣质普洱茶中茶多酚含量超标300%,喝多了伤肾。
化解方法:先喝小样再买整饼!正规商家都提供试饮假如第一泡就有刺喉感,赶紧放下钱包跑路。
你有没有留意到那些印着复杂图案、加厚牛皮纸包装的茶,价格总是高出一截?其实包装成本可能只占5%,但溢价却能达到30%!我在茶叶批发市场看到,同一批茶普通包装卖80元,换上“古法手工”牛皮纸盒,直接涨到180元。更绝的是有些商家用塑料膜冒充天然包装,那反光效果阳光下闪得你眼晕,其实一撕就烂。
包装溢价分析
解决方法网购时先看评价再下单。许多买家会吐槽包装与实际不符,这些真实反馈比广告靠谱多了。
其实、不过普洱茶圈有个迷思:年份越长越好?我采访了三位茶艺师结果发现:只有优质原料才能越陈越香,劣质茶放十年只会更难喝,更讽刺的是有些商家把新茶喷上水,用微波炉“催陈”那股味道,喝起来像隔夜茶。更有人爆料某知名被检测出黄曲霉素超标,这类致癌物可能来自不当仓储。
解决方法:看仓储环境!正规茶仓应通风干燥倘使包装上写“南方仓”,那大概率是受潮茶直接pass。
其实、不过现在有些厂家着手用碳14检测树龄、红外光谱分析成分,这些技术能不能让市场更透明?我觉得吧技术只是辅助关键还是消费者要长点心。就像我邻居老张现在买茶必带个小工具——便携式茶多酚检测仪,测完数据直接对比国标,那叫一个专业!虽然咱们大多数人做不到这么极致,但至少能够多学点基础知识。
解决方法:学会看检测报告!正规产品应有食品检测报告,没有的就别碰。
其实、不过最扎心的不是被坑了几百块,而是发现咱们花了大价钱,买的可能只是包装上的几个字。下次再看到那些“文艺范”的牛皮纸包装,你还会心动吗?
现在知道为啥那些“古树普洱”卖得那么贵了吧?记住好茶不贵贵的不一定好。下次买茶先掂量掂量包装再尝尝味道,最后看看价格,不然你钱包里的钱可能就变成茶商的“包装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