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到大昭寺一场灵魂的朝圣之旅
海拔4500米的高原阳光刺得你睁不开眼;转经筒的嗡鸣,像心跳一样钻进耳朵;酥油灯的暖黄光芒,瞬间融化你所有疲惫,从彩云之南到雪域圣地,这条路你敢走吗?
你真的做好高原筹备了?
其实许多玉溪老乡跟我一样,以为买瓶红景天就万事大吉。不过去年我亲眼看见有哥们儿刚到拉萨就捂着胸口直不起腰,数据显示海拔每抬高1000米,缺氧感增长30%。你问问自身抗缺氧药备了几种?氧气瓶真的会用吗?高原反应不是闹着玩的,轻则头痛失眠重则危及生命!
- 应对方法出发前一周着手服用高原安
- 出发前体检血压超140mmHg别硬上
- 备好硝苯地平、芬必得和速效救心丸
1. 路线选取飞机还是?
你或许会想"飞机不是更快吗?"其实不然!飞机直飞拉萨只需3小时,但落地后那种"被吸住"的感觉,会让你后悔没选,进藏有36小时但沿途风景绝了!去年我同学坐飞机落地直接进医院吸氧;而我坐,在唐古拉山口还拍了合影,你想想318国道那雪山草原飞机上能看到啥?
方法 | 价格 | 适应人群 |
飞机 | ¥1500-2500 | 赶时间的人 |
¥800-1800 | 想看风景的 |
2. 季节错峰才能玩得爽
你绝对想不到七八月旺季时大昭寺门口排队两小时是常态,去年我到那儿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找不到。其实春秋两季才最舒服,5月和9月游客量比旺季少60%,而且天气也最稳定。你想想在布达拉宫广场不用人挤人,多自在!
不过要留意11月后许多路段会封山,你可得算好时间,我有个朋友去年12月去,在纳木错被困了3天现在想起来还后怕。
3. 藏区住宿:别被外表骗了
你肯定见过那种"藏式风情"客栈的图片,实际去了或许大失所望!高原地区室内温度常年低于15℃,有些老板居然还在宣传册上写"四季如春"。去年我住的那家半夜冻醒三次第二天发现水杯都结冰了。
- 应对方法:提早预定有供暖设备的酒店
- 带足保暖装备羽绒服不是摆设
- 入住前检查热水是不是正常
4. 大昭寺参观:不是随便看看就行
你走进大昭寺或许将会觉得"也就那样"。不过当你看到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时,腿可能真的会发软!那酥油味、转经筒声、信徒的虔诚,会瞬间击中你,去年有位藏族阿妈磕了3年长头才到拉萨,你站在她旁边会理解什么叫信仰的力量。
其实许多游客只待30分钟就走了,提议至少留2小时感受一下清晨的朝圣队伍。你想想当太阳照在金顶上整个广场都是转经的人,那种震撼一辈子忘不了。
5. 饮食更改:肠胃革命
你敢信吗?在点个炒菜可能要加100g牦牛肉,藏餐油盐含量比内地高出50%,我第一次吃藏面差点当场去世,不过当地甜茶馆的奶渣包子,你尝过就停不下来。去年有个重庆游客连吃三天糌粑进医院都说他"作死"。
- 化解方法:筹备肠胃药和藿香正气水
- 先从甜茶馆的藏面着手适应
- 少喝酒高原喝酒等于
6. 摄影技巧:别只拍金顶
你拿着单反冲向布达拉宫,结果照片全是黑乎乎的。高原紫外线太强相机自动模式根本不行。去年我同学拍大昭寺回来发现所有照片都过曝,气得当场砸相机。其实你留意看转经老人的皱纹、小摊贩的手指,比金顶更有故事。
其实拍藏民特写前记得问一句"扎西德勒",大部分人都很乐意。不过有些寺庙禁止拍照,你可得提早查好条例不然被罚钱就尴尬了。
7. 文化尊重:不是摆拍道具
你可能将会觉得藏袍很好看,但你知道穿藏袍有严谨场合需求吗?去年有游客在八廓街穿藏袍,被当地人骂了。其实藏族文化里很多习俗都有讲究比如不要用手指指佛像,进寺庙要顺时针转。
其实你多问一句"请问这样合适吗?",当地人都会耐心解释。不过转经筒千万不能逆时针转,你转错了旁边阿妈也许会直接夺过来,那场面有点吓人。
8. 返程安排高原反应没完结
你以为玩完就高高兴兴回家?下飞机那刻可能直接晕倒!去年我同事飞回昆明后,当晚就呼吸困难连夜送医院。其实高原反应有个"潜伏期",下山后24-48小时才最危险。你想想刚适应的高原环境突然转变,身体能受得了吗?
其实提议在拉萨多待两天再走,或选取缓慢下降,不过最稳妥的方法是离开前再吸半小时氧给本身个缓冲期。
高原旅游的未来趋势:个性化定制成主流
现在年轻人越来越不爱走马观花,2023年数据显示定制游占比已达45%。你有可能发现很多旅行社着手推出"大昭寺深度体验"线路,比如跟着僧人学转经、学念经。不过此类体验对导游需求极高,你选的时候得看清资质。
雪山与信仰的终极对话
当你的眼泪混着酥油滴在经幡上;当你的脚印压在千年转经路上;当你的心跳与神山共鸣——你才会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说去就是去见本身。这条路值得你走一趟!
精彩评论


责任编辑:东西志-游客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