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最近听说了个事儿某公司因为贷款入账途径搞错了,结果被税务局盯上了罚款不说,还作用了信用登记,这事儿让我想起自身创业初期,也是因为会计听不懂,差点把账本搞成“天书”,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公司贷款到底怎么入账,别再被那些“专业”绕晕了。
首先得知道贷款入账不是简单地把钱记在账上就行,得分步骤走,比如我上次贷款10万结果会计直接记了“增长10万”,差点把我吓出冷汗。
贷款本金和利息是两码事,不能混在一起,本金是借来的钱利息是给银行的花费,比如你借了10万年利率5%那每年利息就是5000,本金记在“长期借款”或“短期借款”科目,利息记在“财务花费”里,
*本金是钱利息是成本,分清楚才能算理解,*
记住本金是负债利息是支出。
收到贷款前合同务必看三遍。特别是还款方法、利率、手续费这些细节。我有个朋友就是没看清合同,结果每月多还了1000块手续费,气得他把合同拍桌上。
*合同是法律文件不是随便签的!*
重点还款方法决定入账方法!
贷款入账不是记“收入”,而是记“负债”!详细用哪个科目看贷款期限。一年以内用“短期借款”,一年以上用“长期借款”。我之前以为是“银行存款”科目,结果被会计怼了半天。
*负债就是欠别人的钱,不是你的收入,*
短期借款一年内要还的
长期借款:一年以上慢慢还的
利息不是简单乘利率得按实际天数算,比如你5月1日借的钱5月31日还就算30天利息。我之前直接按月算结果多记了几天利息会计说这叫“会计差错”。
*天数算错钱就多记!*
公式:本金×利率×天数÷360
银行批了贷款不等于钱马上到账,中间或许有几天延迟。我上次就是以为钱已经到账,结果会计说“钱还没到账呢,不能记”差点急死。
*银行效率低是常态,别太较真!*
记住:钱到账才算数。
贷款用途得和账本登记一致,比如你说是买设备账本就得有设备采购记录。我有个客户就因为贷款说是流动资金,结果账本全是设备采购,被查了。
*用途不匹配风险加倍!*
关键:贷款用途≠随便花
提早还款或许要付失约金,这笔钱也得入账。我上次提早还了部分贷款,结果忘了记失约金会计说“这叫漏账”,罚款200块心疼!
*提早还款≠没事儿!*
失约金记“财务花费”
贷款入账不能光记数字,得有凭证!比如银行通知书、合同复印件这些。我之前就因为没附凭证,被会计怼“这是记账还是写?”。
*凭证是证据不是摆设!*
必备:通知书+合同
公司贷款入账看似简单,其实细节许多。记住这几点:本金利息拆开记、合同要看清、科目用对、天数算准、用途一致、凭证齐全。别像我一样被会计“套路”了还不知道为什么!
最后说一句:会计不是敌人是帮手!多沟通别自身瞎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