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你是不是也觉得现在借钱比以前方便多了?但利息却越来越贵了,明明是想买个手机、装修房子,结果一算账差点被利息吓哭,别急今天咱们就来聊聊,2019年消费贷款利率到底是怎么算的,为啥看起来便宜实际却更贵?别再被套路了!
说实话我以前也跟你们一样,以为贷款就是“借了还”,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有一次我朋友说“哎呀这贷款利息才5%多点不实惠吗?”
我一听心里咯噔一下——5%?那可是年化利率啊!一年下来利息能抵半台手机的钱,
他一脸懵:“你咋知道的?”
我说“因为我去年就被坑过一次,”
他沉默了后来才知道许多人都是这么被“低息”忽悠的,
年化利率听起来好像挺高,但其实是把每个月的利息加起来,算成一年的总和,
比如你借了1万块每月利息是1%,那就是100块一年就是1200块,
年化利率=月利率×12。
但是许多平台不会直接告诉你这个,而是只说“月利率0.5%”,听起来好像很低其实年化就是6%比银行还高,
不过有些贷款产品还会收“手续费”、“服务费”这些隐形花费。比如说你借1万平台先扣掉几百块手续费,实际到手只有9000但利息还是按1万算。这样算下来实际利率或许超过10%,简直就是在放。
你有没有发现贷款越久利息越高?
比如你借1万分12期还每期833元,看起来好像不多。但其实总利息或许高达2000块以上。
这是怎么回事?
因为贷款公司用的是“等额本息”算法。也就是说前期还的主要是利息后期才是本金。
我有个同事借了3万装修,分24期还每月还1250元。他说“这钱我还能负担。”
结果一算总共还了3万3千多,多出3000块利息。
他说:“我以为是分期付款没想到利息比房价还高!”
对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贷款后反而更穷。
其实贷款利率的计算途径很简单:
总利息 = 借款金额 × 年化利率 × 借款时间
比如,你借了5000元年化利率是8%,借了1年利息就是5000×8%×1=400元,
但难题是大多数贷款都不是一次性还清。
像信用卡分期、、京东这些,都是按月还而且利率会不断累积。
我试过一个例子借了1万分12期每期833元。表面看是1万但实际利息或许达到1200-1500元。
倘使你不懂这个算法很简单被表面的数字骗了。
一定要看清合同里的“实际年化利率”,
不要轻信“低息”宣传。现在很多平台都打着“0利息”的旗号,其实只是前几期免息。
比如你借1万前两期免息后面还是照常收利息,
此类套路太常见了很多年轻人第一次接触贷款,根本不知道这些门道。
要对比不同平台的利率。比如、、度小满、京东金融,每个平台的利率都不一样,
有的是7%有的是12%差别真的很大。
我之前做过一个表格对比了几个主流平台的利率。
结果发现有的平台比银行还低。
但别忘了贷款门槛不一样审查标准也不一样,
上个月我想买一台新电脑,但手头紧就去试了试贷款,
我选了一个平台号称“年化利率4.5%”。
结果我一查实际利率是8.5%因为有其他附加花费。
我气得不行本来想省点钱结果反而亏了。
后来我换了另一个平台,年化利率是6%而且没有额外收费。
虽然利息还是有点高但至少没被坑。
所以说贷款不是越便宜越好。你要看清楚合同还要留意隐藏费用。
不然你以为在省钱其实是在花钱。
我觉得2019年的贷款利率已经够高了。但未来有可能更高。
因为经济环境不好银行和贷款平台为了控制风险,会提升利率,
而且监管也在收紧,很多平台着手规范利率,但有些地方还在打擦边球。
我看到一个数据2019年全国个人消费贷款余额突破10万亿。
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在借钱。
但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在被利率压垮。
以后贷款要更谨慎,
总结一下:
年化利率 = 月利率 × 12
贷款利息 = 借款金额 × 年化利率 × 借款时间
还有各种附加费用千万别忽略。
贷款不是“随便借”它是你的财务健康指标。
要是你借了太多有可能作用你的信用登记。
贷款前一定要算清楚。
别被“低息”忽悠了真正要算的是“实际利率”,
记住贷款不是救星而是定时炸弹,
你是不是也遇到过此类情况?
“哦这贷款利息才5%多点,不实惠吗?”
然后你一算才发现自身被坑了。
其实贷款利率早就写在合同里了,
只是你没仔细看而已,
下次贷款前一定要看清楚。
别让“低息”变成“高债”。
别再被“低息”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