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普洱茶圈里年份就是硬通货。从生涩的青春茶到醇厚的陈年味,时间赋予它独到魅力。但不是所有年份都值得收藏,有些年份堪称“雷区”,有些却是口粮茶的天花板。搞懂这些能帮你省下不少冤枉钱,也能让你在品茶时少走弯路。
说实话2008-2012年的茶得小心点。那几年市场乱许多茶要么工艺差要么仓储不行。比如2010年的某爆款当时炒上天现在喝起来又苦又涩,简直像喝药。我有个朋友囤了十斤现在只能当肥料。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数据说话当年市场抽检合格率不到60%,比其他年份低了一半多,你想想连基础品质都没保证还谈什么陈化?
记住。1999-2004年的茶现在买基本等于送钱,当年“老茶热”炒起来的价格,现在连原料成本都覆盖不了,我去年在茶市看到2002年的饼,标价5000实际品饮价值不足1000。更夸张的是有商家直接把新茶染成“老茶色”骗人,有次我在茶会上听专家说“那几年率高达75%”,吓得我赶紧收回了刚想伸出的手。别被“越陈越香”,有些茶放十年还是渣。
要说实惠2015-2018年的茶真香,我办公室茶盘里常年放着2016年的熟茶,那口感,滑溜溜的像丝绸一样在嘴里化开。有次和客户开会他喝了直说:“这茶年份正好不老不嫩,”确实这几年的大厂茶合格率超过95%,而且价格还亲民。我算过账同品质下比老茶便宜70%,但风味已经相当稳定了。关键是你不用担忧买到假货毕竟现在监管严多了。
要说喝起来最过瘾1995-1998年的生茶没得说,去年茶友聚会我带了一饼97年的,茶汤金黄透亮香气直冲天灵盖。有老茶客当场飙泪:“这味儿像极了20年前的。”其实这些茶现在处于“赏味期”,苦涩味已褪甜韵和陈香又足够突出。不过价格嘛动辄上万普通茶友还是看看就好。我提议能够先从小罐装尝鲜,几杯就能品出什么叫“茶中老酒”。
这得打个问号,有次我遇到个茶商吹嘘他有“82年普洱”,结果一看是,不过话说回来仓储才是关键。我邻居存了批2005年的茶,因为通风不好现在全是仓味。反而是我同事家地下室(恒温18℃)的2010年茶,比许多老茶还好喝,这就像做人环境对了什么时候都发光。所以别死磕年份更要留意“真实仓储环境”。有数据显示恒温仓储的茶每年增值15%,远高于普通仓储的5%。
我总结了个三招:
我押宝2019-2022年
年份区间 | 市场定位 | 提议做法 |
2008-2012 | 风险区 | 避而远之 |
1999-2004 | 出资陷阱 | 只看不买 |
2015-2018 | 口粮优选 | 放心囤 |
1995-1998 | 品饮巅峰 | 少量尝鲜 |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喝茶是享受不是。年份只是参考好喝才是硬道理,就像我爷爷说的:“茶不会骗人你用心它就香,”下次选茶时不妨多问问本身这茶现在香不香?而不是:这茶以后能值多少钱?
Copyright ? 2000 - 202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