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嘿茶友们。今天咱们来唠唠昔归茶那点事儿,特别是那个让人纠结的“毫”疑问,你肯定听过各种说法什么“昔归不显毫”、“昔归无背毛”balabala... 但2025年了,这些老黄历还靠谱吗?作为一个喝过N多昔归的老茶鬼,今天就跟你掏心窝子说说我的实测感受。
这疑问问得我差点一口茶喷出来。你想想要是在2025年还有人拿“昔归不显毫”当鉴定标准,那可就太OUT了!其实吧情况比你想的复杂多了:
你想想要是一点毫都没有,那还叫大叶种吗?不过确实跟班章那种“豪情万丈”的茶比起来,昔归的毫确实低调多了。这跟它的品种特性、生长环境都有关系,不是商贩能随便模仿的。
其实吧老茶客们说的“不显毫”,更多是指它的毫不像其他茶那样张扬,你要是拿放大镜仔细看,还是能发现那层薄薄的、细密的毫毛的,只是不太起眼而已。
去年春天我特意搞了10款不同批次、不同山头的昔归茶来做对比。结果嘛... 让我大跌眼镜。
最让我惊喜的是我发现现在市场上那些“完美无瑕”的昔归,反而让我有点质疑。因为真正的昔归有点“梗”是正常的条索也不或许是那种规规矩矩的“标准美”。就像人一样有点小瑕疵才真实嘛。
特征 | 传统说法 | 2025年实测 |
---|---|---|
茶毫 | 完全无毫 | 少量存在不张扬 |
叶片 | 柳叶形 | 柳叶形叶缘锯齿明显 |
干茶 | 黑紧条 | 墨绿偏黑条索紧结 |
说到这里务必吐槽一下那些过度美化的图片。什么“完美柳叶形”、“均匀毫毛”... 你要是真买到这样的“昔归”,要么是拼配的要么就是应对方法不对。真正的昔归有点“野性”才对。
“梗难瞧”这词儿茶农们说起来特形象,确实昔归的茶梗多颜色深,有时候还有红梗看着确实不咋地。但你知道吗?这恰恰是它品质好的证明!
你想想茶农们为了养茶树,会采用“藤条茶”的采摘途径,连根采摘自然梗就多了。而且梗多解释什么?说明没被过度采摘茶树有足够时间恢复啊!
我有个朋友专门搞昔归的,他跟我说:“你看着那些梗多、叶子不规整的,才是真家伙。那些包装得像工艺品一样的,多半有疑问,”这话糙理不糙你说对吧?
不过吧梗多也不是越多越好,你要是发现茶梗粗壮、木质化明显,那就要警惕了或许是老梗或是应对不当。
说完了外观咱们来聊点实在的——口感,这才是昔归的灵魂所在,也是它能在“临沧四小龙”里脱颖而出的关键。
你第一次喝昔归也许会觉得:“就这?班章的霸气呢?”确实昔归的茶气前期比较含蓄,但多喝几泡那股子韵味就来了!
我最喜爱的是它的“冰糖甜”,不是那种糖精似的甜而是像喝完冰糖雪梨汤那种回味,而且它的甜不是一味的甜是带着山野气韵的甜,喝完整个口腔都清爽!
不过吧不同年份、不同批次的昔归,口感差异还挺大的。有的偏刚烈有的偏柔润这跟当年的气候、采摘时间都有关系。别指望所有昔归都是一个味儿,那不或许!
说了这么多最后来点实用的,2025年想买正宗昔归,避开那些坑记住这几条:
还有啊别光听卖家吹,自身多对比。现在市面上“李鬼”太多,什么“忙麓山昔归”、“大雪山昔归”... 你要是不懂,很简单被忽悠。
我有个小技巧买之前先问问卖家:“你这昔归是全春茶还是拼了秋茶?”因为春茶和秋茶差别太大,价格也差不少。你要是花春茶的钱买了秋茶,那可就亏了!
记住一句话真正的茶品是喝出来的,不是看出来的, 别被那些花里胡哨的外表迷惑了,好茶喝着舒服才是硬道理!
说了一大堆其实想表达的很简单:喝茶嘛开心最关键。别太较真那些条条框框,什么“正宗不正宗”、“标准不标准”...
就像我起初也纠结昔归到底有没有毫,后来发现管它有没有呢?喝着舒服能让我放松下来这就够了!
所以啊下次你再拿起一杯昔归,不妨放下那些条条框框,用心去感受它的香气、它的滋味、它的回甘... 或许,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呢!
祝各位茶友都能找到属于自身的那杯好茶!🍵😊
编辑:普洱茶-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guanxian.org/consult/chatong/1238649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