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最高奖到底是个啥?还在被乱七八糟的奖项忽悠?2024最新大。
普洱茶圈奖项多到眼花缭乱,金杯银杯堆成山。但你真的懂哪个奖含金量高吗?2024年行业乱象依旧获奖名单满天飞,消费者看得一头雾水。其实最高奖项背后藏着不少门道,今天咱们就聊聊那些你不知道的。
过来人的困惑
“这茶包装上贴了三个奖牌,看着挺唬人可我喝了还是觉得一般般。”你肯定也遇到过类似情况。其实我以前也这样直到去年去茶博会亲眼看到几十个“金奖”同时颁给不同,心里咯噔一下这奖是不是太水了?
奖项含金量对比
其实不是所有奖都一样,比如“中国国际茶博会金奖”,获奖率不到5%而某些地方展销会动辄90%获奖率,数据说话去年某大赛评委人数从12人降到5人,获奖茶样却多了3倍。你说这奖还靠谱吗?
奖项级别 | 获奖率 | 评委数量 |
级 | 3-8% | ≥15人 |
省级 | 15-25% | 5-10人 |
茶友的吐槽时间
“上次我买的茶标签上写着‘国际金奖’,结果喝起来有股怪味。”像不像你身边朋友的经历?其实我表哥去年就踩过坑,花了2000元买的“冠军茶”,泡开一看茶叶碎得像渣滓,味道还发酸。现在他买茶只认两个标准年份和口感。
获奖标准
其实许多比赛看的是“关系”不是茶,比如去年某大赛前十名里七家是赞助商。有个评委私下说“评委费5000元送茶样还得包来回机票。”这操作是不是很掌握?难怪你喝到的“冠军茶”总有点不对劲。
- 评委费3000-8000元不等
- 赞助费:5-20万元/家
- 送样成本:平均每家3000元
我的观察笔记
其实最高奖项就那么几个。比如“中国茶叶学会推荐奖”,去年只有3款茶入选但市面上打着这个旗号的茶不到1%。“这奖听着冷门其实比什么‘国际杯’靠谱多了,”茶商老王去年就这么告诉我,现在他店里80%的茶都标着这个奖。
市场乱象分析
不过现在也有新花样。比如去年流行的“盲品冠军”,其实许多是“熟人比赛”——评委和参赛者互相捧场,有个茶友跟我吐槽:“去年我朋友送去的茶,拿了个银奖结果我喝着还不如他平时喝的普通茶。”这类事你身边肯定也有。
趋势与预测
其实行业也在整治,今年起需求所有茶博会奖项务必公示评委名单。不过我觉得还不够就像上次在茶城看到的,某茶标着“2023世界金奖”,结果年份是2022的。这类明显的行为监管部门是不是该管管?
消费者指南
其实判断很简单。比如你看包装上奖项有“质检认证”字样的就靠谱,或是像我邻居那样直接找熟人茶农买虽然没奖牌,但喝着放心,他说得对:“茶好不好喝一口就知道别被那些金光闪闪的牌子骗了。”
- 看年份:获奖年份与生产日期不符的别买
- 查:正规奖项都有可查
- 试口感:好茶不需要奖项证明
总结时间
其实最高奖项就那几个,其他大多是“自娱自乐”,下次再看到满身奖牌的茶,你能够笑着对老板说“这茶是冠军啊?能给我尝尝去年的茶吗?”记住好茶不会靠奖牌说话,你觉得呢?
*本文纯属个人观察不构成采购提议*
精彩评论





责任编辑:张乔翔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