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的普洱茶外包装到底藏了啥?(实测)
你有没有想过那些老茶饼的包装里藏着什么秘密?其实啊九十年代的普洱茶外包装,可不只是个“袋子”那么简单,它可是有故事、有讲究、甚至还有点“高科技”的,
你看那个年代的包装纸不是现在那种塑料袋或是很新很干净的纸, 是那种老式的棉纸,摸起来有点粗糙但特别有质感,开启的时候会有一股淡淡的纸张味和油墨味,还有一点点陈年味道就像闻到老房子的味道一样,
*其实*此类味道就是年代感,现在的仿品包装材料都比较新味道淡得像没味道一样,反而让人质疑是不是假的,
九十年代的包装材质
那时候的包装纸,主要用的是棉纸和宣纸,这些纸张质地厚、韧性好,还能吸湿。你要是拿手摸一下能感觉到它的纹理不像现在的纸那么光滑。
*不过*有些老茶的包装纸已经发黄了,边缘也有些破损这反而是真货的标志。若是你看到包装纸特别干净、特别新,那就要小心了。
包装形式
九十年代的普洱茶,包装形式主要是圆饼状、砖状、沱状,你见过那种圆圆的茶饼吗?像个小月亮一样特别有感觉。
*你或许不知道*那时候的包装纸许多都是单面印刷的,图案是雕版印刷的看起来特别有艺术感。那种手工制作的草板纸,每一张都有自身的特别纹理,像是艺术品一样,
厂名和日期
你留意过包装上的厂名吗?九十年代的厂名写法不规范,比如“勐海茶厂”有时候会被写成“勐海茶场”。现在的仿品厂名写得规规矩矩一点都不自然。
*还有那个日期*那时候许多是手写的比如“19910”此类写法,现在呢?都是打印的整齐划一但少了点人情味。
印章颜色和边缘
九十年代的印章,颜色深浅不一边缘有时候模糊不清。而现在的仿品印章颜色太均匀边缘太清晰,看着就不太对劲,
*其实*这类细节才是区分真假的关键。你要是仔细看就能发现差别。
大票和内飞
九十年代的普洱茶,还有一个要紧的东西——大票。它就像是茶叶的“身份证”,上面写着品名、批次、唛号、规格、茶厂等信息。
*你可能没见过*但大票在那个年代非常要紧。1975-1985年是直式大票,印着“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茶叶分公司”;1985年后改为横式大票,直接标注“勐海茶厂出品”。
*还有那个内飞*也是关键标志。内飞上盖着印章有的是“宏源”有的是“勐海茶厂”,都很有历史感。
看不懂的包装纸
你有没有试过拆开一个老茶饼,发现里面的包装纸很奇怪?比如白烟纸、牛皮纸、薄油纸等等。这些纸张都是特定时期采用的,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包装纸,
*比如*从1973年着手下关、勐海茶厂着手用牛皮纸包装外销茶;1973年的厚砖着手用薄油纸,直到1994年昆明茶厂最后一批7581为止。
普洱茶包装的历史
普洱茶的包装纸,其实也有不同阶段
- 牛皮纸1973年开始采用
- 薄油纸1973年厚砖开始用到1994年完结
- 棉纸、宣纸:整个九十年代
*其实*,这些纸张不仅是为了保护茶叶,还承载了文化与历史。它们是那个时代的见证者。
老茶的味道
九十年代的茶,用料更纯粹都是纯手工制作,没有那么多添加剂,而且当时生态环境好茶树吸收的养分更足。
*现在的茶虽然工艺进步了*,但为了追求产量口感就有点工业感。发酵途径也不同老茶的发酵更自然喝起来味道更醇厚。
若干老茶的故事
你知道吗?同庆号是易武镇上鼎鼎有名的三大茶庄之一,跟宋聘号、福元昌齐名。九十年代恢复生产后同庆号的饼茶成了收藏界的“宝藏”。
还有96紫大益是勐海茶厂首款以“大益”商标亮相的茶饼,外包装是紫色印刷内飞是红色,内外呼应非常有特色。
*你可能听过“橙印”*,其实它不是真正的印级茶,但因为外包装和内飞上的“茶”字是橙色,所以也被许多人追捧。
藏茶圈里的明星茶
在老茶圈里,有很多经典茶品比如7542系列、7581系列、7532系列、7572系列等等。这些茶品在九十年代就已经很有名了,
*现在*它们成了藏茶界的明星,价格高得吓人但依然有人愿意花大价钱买来收藏,
个人感受
我以前也买过若干老茶,刚开始觉得包装纸好看,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些包装纸背后还有这么多故事和讲究。
*有时候*我会拿着一片老茶的包装纸,想象它曾经被谁包装、被谁带走、又被谁珍藏。那种感觉真的挺有意思的,
总结一下
九十年代的普洱茶外包装,看似简单其实藏了很多细节。从材质、颜色、文字、印章,到印刷办法、包装形式,每一个细节都能告诉你这茶是不是真的。
*你要是想辨别真假*,光看外观还不够还要多看看包装纸的气味、纹理、颜色,以及厂名、日期、印章这些细节。
包装类型 |
利用时间 |
特点 |
棉纸/宣纸 |
整个九十年代 |
厚、韧、有吸湿性 |
牛皮纸 |
1973年起 |
用于外销茶 |
薄油纸 |
1973年厚砖起 |
用于砖茶外包装 |
最后说一句
九十年代的普洱茶,不只是茶它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那些包装纸不仅仅是包裹茶叶的工具,它们是时光的见证是历史的记忆。
*你要是有机会*一定要好好看看这些老包装纸,说不定你会发现意想不到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