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最近我那个做茶叶生意的表哥,非要拉着我去参加什么“普洱茶出资论坛”,说是2003年的乔木老树茶饼现在炒到天价了,让我也分一杯羹,我当时就蒙了🤯2003年的?那不是比我年龄还大?这玩意儿真值钱吗?表哥说得唾沫横飞什么“越陈越香”、“稀缺资源”,听得我一头雾水,回家一查发现这行水好深啊。许多茶友都被这些概念忽悠得团团转,要么高价买回假货要么收藏多年发现根本不值钱,真是扎心了老铁😭。这年头收藏普洱茶到底是不是智商税?
简单说2003年是中国普洱茶市场的一个分水岭。这一年前后茶农着手大规模种植台地茶,而之前的老树茶存量有限。加上当时有一批茶厂着手注重包装和宣传,比如中茶、大益这些牌子开始发力。现在市场上流通的2003年茶饼,很多都是当时“炒作概念”的产物。但真正品质好的老树茶,其实非常少大部分都是普通台地茶冒充的,所以价格虚高很正常毕竟“炒的永远不是茶,而是概念”🤷♂️。
这词听着高大上其实没那么神秘,乔木就是指树干高大、有明显主干的茶树,而老树一般指树龄在30年以上的。但关键在于现在市场上很多所谓的“老树茶”,其实只是台地茶(人工种植的茶树)换个说法。真正的老树茶产量极低,一棵树一年或许就产几斤茶叶,价格自然高。而那些动辄几百上千克的“老树茶饼”,你品细品🤔。很多商家只是把普通茶树稍微养几年,就敢叫“老树”这类营销手段太常见了。
这个说法不完全对!普洱茶确实有转化过程,但前提是茶叶本身品质要好,存储条件也要达标。若是起初就是劣质茶放十年八十年也不会变好喝,而且现在很多茶饼是“湿仓”化解过的,人为加速陈化喝起来有霉味,对身体不好。真正的好普洱应是自然陈化香气由新茶的清香逐渐转为陈香、樟香等。所以别被“越陈越香”了,有些茶放久了反而没味道了,就像过期面包一样谁还吃啊😷。
新手最简单踩坑的地方!记住几个要点看包装真品包装纸常常有岁月感,字迹模糊但不乱;闻干茶,老树茶有独有山野气息,不会是清香刺鼻的;看茶汤,好茶汤色红浓透亮不会浑浊;品口感,老树茶入口顺滑回甘持久。但说实话这些技巧都需要经验新手很难掌握。提议多找几个懂行的朋友一起买,或是直接舍弃收藏老茶,新手玩新茶更靠谱,毕竟“收藏”这事儿水深得很没个老师傅带,很简单交学费💸。
痛点太多了。首先是假货泛滥什么“纯料古树”、“母树茶”,听听就好;其次是价格虚高有些茶饼价格涨了几十倍,但实际价值没变;还有存储风险茶饼放不好简单发霉变质;最坑的是流动性差收藏的茶饼想卖掉很难,很多茶友最后只能本身喝,或是亏本甩卖,所以啊收藏普洱茶一定要量力而行,别把家庭积蓄都投进去,记住收藏是为了愉快不是为了当冤大头😅。
这两个词是普洱茶圈的热门词汇,干仓指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下存储,茶叶转化慢但香气纯正;湿仓则是高温高湿环境,加速陈化但容易发生霉味。现在很多商家鼓吹“湿仓茶”,说是“陈化快”其实是掩盖茶叶本身品质差,新手容易被忽悠觉得湿仓茶“有味道”,其实很多是霉味。投资茶饼时一定要问清楚存储条件,优先选取干仓茶。毕竟“酒香不怕巷子深”,好茶不需要靠湿仓来“催熟”🌳。
什么“班章王”、“易武韵”,听着很牛其实就是营销手段。这些“山头茶”确实有特色,但市场上大部分都是“拼配茶”,也就是用不同产区的茶叶混合而成。真正单一山头的古树茶,价格极高普通人买不起。所以别被这些花哨的名字迷惑,多留意茶叶本身的品质。记住:山头只是加分项不是决定项。就像买车很要紧但车本身性能好不好才是关键,有些茶友迷信“班章”,结果买到假货真是哭都没地方哭😭。
我的提议是先喝后藏。多买部分新茶尝试找到自身喜爱的口味,收藏茶饼前先掌握基本知识别听商家吹嘘。能够从价格适中的茶开始,比如大益、中茶这些品质有保障。最要紧的一点控制预算!别一把梭哈慢慢积累,收藏茶饼不是炒股票需要耐心,假若只是想投资不如考虑更稳定的理财产品。毕竟喝茶是为了享受生活不是为了当韭菜,记住:愉快喝茶理性收藏💯。
收藏要点 | 避坑指南 | 心态提议 |
---|---|---|
留意茶叶本身品质 | 避开过度营销的山头概念 | 收藏是为了愉快 |
理解基本存储知识 | 警惕价格虚高的老茶 | 量力而行 |
从茶入手 | 谢绝“湿仓”炒作 | 慢慢积累经验 |
最后想说2003年的乔木老树茶饼值不值钱,真的要看详细情况。假如是真品那确实有收藏价值;但假如是普通茶饼包装出来的“老茶”,那或许就是智商税,茶友们在收藏时一定要保持清醒别被概念忽悠了。毕竟好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的。期望大家都能找到适合本身的那杯茶,而不是被茶市场“割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