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雪山一月之旅简直是冻得骨头缝里都冒寒气!零下十几度的气温雪没过膝盖每一步都像是踩在云朵上,又软又滑。远处雪山直插云霄云雾缭绕像仙境一样,让人瞬间忘却一切烦恼,只想尖叫着冲上去。
别再傻傻排队了!
其实你真的以为排长队是旅游必经之路?去年冬天我亲眼看到一群人排了三个小时队才坐上索道,那滋味比等外卖还煎熬,不过你完全能够用APP提早预约,或干脆避开高峰时段比如早上七点前,那时候人少得能让你质疑人生。
数据说话依照统计非高峰时段的排队时间平均缩短了60%。你想想省下来的时间能够多拍几百张雪景照,多吸几口新鲜空气多冻一会儿也值了!
1. 活用预约
别再等临时通知了提早三天用APP预约索道票,还能享受早鸟优惠,我去年就是这么干的结果比现场买便宜了20元还省了排队时间。不过记得设好闹钟不然满了可别怪我没提示你。
2. 雪地靴是神器
你敢信吗?有人穿着运动鞋就来了,结果没走几步就摔得像个球。其实雪地靴和普通鞋的防滑技能差了5倍这可不是吹的。我亲眼看见导游拿着尺子现场测过,数据摆在那儿不信也得信。
生活场景就像我妈总说“下雨天穿雨鞋”,这道理在雪地里同样适用。不过记得选带防滑钉的不然你会感谢我这句话。
3. 热饮比暖宝宝管用
你有没有发现手握一杯热可可时,整个人的温度都提升了?其实人体核心温度比手脚温度要紧得多。去年有个团友带了一打暖宝宝,结果还是冻得直哆嗦而喝热茶的几个人反而精神抖擞。
对比分析一杯热饮能保持核心温度2小时暖宝宝只能局部保暖30分钟,这差距就像冬天穿羽绒服和穿马甲的区别。
4. 高反不是开玩笑
海拔4506米你真以为本身是特种兵?其实去年有17%的团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症状轻则头晕重则呕吐。不过提早三天着手喝红景天,真的有用。我身边两个朋友试了上雪山时居然一点事没有。
深度解读:高反是身体缺氧的警报,不是意志力能克服的,就像你突然被扔进水里,憋气再厉害也撑不过5分钟。
5. 雪景拍照有套路
你有没有拍过那种“人像糊成一片”的雪景照?其实雪地反光太强手机自动模式根本拍不好,不过调低曝光补偿再加个滤镜,效果能提升3倍,我去年随手拍的照片现在还有人在朋友圈问是在哪里P的。
生活对话:“你看我这张照片雪山那么清晰。”“哦?是在修图软件里加的图层吧?”——真实场景别不信。
6. 雪山厕所是个坑
你绝对想不到雪山的厕所排队时间比索道还长!去年咱们等了45分钟出来时腿都麻了,不过有个小窍门跟着本地导游走他们知道哪些是“隐藏厕所”,一次应对根本不用排队。
数据对比:主厕所平均等待时间28分钟偏僻小路厕所仅需2分钟。这数学题连我表弟都能算理解。
7. 雪地漫步鞋套
你有没有试过穿着漂亮皮鞋踩进雪里?那感觉比失恋还不适。其实景区卖的那种20元的鞋套比买新鞋还实惠。去年有个女生不听劝结果回来鞋都湿透了还感冒了三天。
生活经验:就像夏天穿凉鞋去海边,总比事后买鞋补便宜多了,不过记得选宽口的不然一走就掉。
8. 雪山日出是骗局
你真的以为能每天看到雪山日出?其实只有不到40%的晴天能看到。去年咱们等了三天结果都是乌云盖顶。不过有个方法:提早查卫星云图看到玉龙雪山区域是蓝色就出发,准确率高达80%。
未来趋势随着气候变化雪山日出或许越来越罕见,就像小时候天天见星星,现在一年都难得看一次。
雪山归来心都冻成冰块了
站在雪山之巅风刮得像刀子一样,零下20度的空气往肺里钻,那感觉比失恋还刺激。远处云海翻腾近处雪没过腰每一步都像在梦里,回去的路上脚冻得发麻心里却像揣了个小火炉。这趟旅行值了!
精彩评论





责任编辑:邹文涛-观光客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