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土高原的苍茫一路向西,不到48小时你就能站在海拔4441米的羊卓雍措湖畔,湖水蓝得像打翻的调色盘,雪山在眼前巍峨耸立空气稀薄得让你每呼吸一口都像在喝氧气,这趟旅程不是简单的旅游是灵魂被彻底洗涤的震撼体验。
其实我第一次规划路线时,还天真的以为从定西坐大巴就能直达拉萨,结果查了地图才发现中间隔着整个青藏高原!不过更扎心的是许多攻略都轻描淡写地说“高反很正常”,但当你真的在车上被氧气罐砸到脑袋时,才理解什么叫“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暴击”,你确定你的肺活量能扛住海拔3000米到4500米的直线飙升?
定西到羊卓雍措直线距离860公里,但实际车程要15-18小时。去年有个哥们儿临时决定出发,结果在海拔3700米的当雄县直接被高反撂倒,最后花了800块包车才回来。我的提议是至少提早3个月订票,对比了三家旅行社发现,跟团游比自由行省下至少6小时车程,而且专业司机都知道在纳木错附近停留30分钟适应海拔。不过要记住任何行程都别安排在下午6点后进拉萨市区,否则堵车会直接让你错过第二天一早的转湖车。
交通途径 | 耗时 | 舒适度 |
硬卧 | 约28小时 | ★★★☆☆ |
大巴+拼车 | 约15小时 | ★★☆☆☆ |
跟团包车 | 约12小时 | ★★★★★ |
其实高反这东西真的因人而异。我表弟在4000米时脸红得像猴屁股,而我到了4700米还能蹦迪。不过科学数据摆在这里海拔每抬高1000米人体血氧饱和度下降约5%-8%。我的应对方案是出发前一周着手喝红景天(别笑,我查过文献确实有效),车上备了3个便携氧气瓶(记得是4L/分钟的那种),在纳木错服务区还买了高原安。最绝的是在当雄县碰到的藏族大叔教我的土方子——喝一口酥油茶捏着鼻子憋气15秒,亲测对缓解头痛有奇效!
别以为直线距离最短去年咱们团队对比了三条路线发现,从定西经兰州到日喀则,再包车去羊湖虽然多花了200公里路程,但住宿费省了300块而且避开了青藏线上的堵车高峰,不过要留意这条路线需要在日喀则住一晚,我提议选日喀则迎宾馆那种带氧吧的酒店。其实最坑的是羊湖景区门口的"自愿消费"项目,去年有个团友被忽悠拍婚纱照,结果收了2000块电子版照片费!
我的包里永远装着这六样东西海拔计(在纳木错实测误差不到5米)、防紫外线指数100+的墨镜、能抗零下10度的羽绒服、保湿指数50的护手霜、500毫升的保温杯(高原水烧开都烫嘴)和便携式充电宝(记得带两个,一个给手机一个给氧气瓶)。不过最没想到的是在羊湖边看到一对情侣因为没带防晒霜,脸被晒得脱皮像蛇蜕壳。真的高原紫外线不是闹着玩的,你想想4000米海拔紫外线强度是平原的2.5倍!
羊卓雍措的日出是真的绝,但前提是你得起得比鸡早,去年咱们5点起床结果发现景区门口已经堵了30辆车。其实最值得停留的是卡若拉冰川观景台,那儿的视角比网红打卡点多出15度广角,而且人少。不过要留意卡若拉冰川正在以每年30米的速度消融,据当地向导说咱们拍到的景象或许再过十年就看不到了。我在那里碰到一对藏族父子,父亲说他们小时候冰川还能到山脚下,现在只能远远看了那一刻真的心里发酸。
从定西出发前我特意查了高原饮食指南,发现高蛋白低脂肪是关键,不过最让我惊喜的是在日喀则吃到的那碗甜茶,25块钱居然能喝到一碗能看见茶叶梗的浓郁甜茶!对比了沿途的餐饮价格发现,在藏民家吃饭比餐馆便宜40%,但要留意卫生,最坑的是拉萨市区的"正宗牦牛肉火锅",去年咱们团花了200块吃的居然是普通牛肉,后来才知道正宗的牦牛肉价格至少比普通牛肉贵50%。
其实藏族同胞超热情的,不过有些规矩真得留意。比如在羊湖边转经筒时,记得从左往右转;看到磕长头的信徒,千万不能从他们身上跨过去。不过最让我感动的是在卡若拉冰川遇到的一位藏族阿妈,她持续要给咱们每人发一根"长寿结",说能保平安。其实这些传统习俗背后,都是当地人对自然的敬畏。你想想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下生存,不敬畏自然还能怎么活呢?
许多人把高反归咎于体质难题,其实这背后是人体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性机制,最新研究表明藏族人经过数千年进化,血红蛋白浓度比平原地区高15%,这就像给血液装了"天然加压泵"。不过此类适应是双刃剑,当平原人突然进入高原,免疫会误判为"入侵",引发炎症反应。所以我的观点是与其盲目抗高反不如学习藏族人的生活途径——慢下来尊重自然,未来旅游业也许会开发更多适应型旅游产品,比如在海拔2500米处设立"过渡期"营地,但真正能化解难题的还是你对高原的敬畏之心。
当夕阳把羊卓雍措染成金红色,你站在湖边会突然理解为什么藏族人把这里称为"天堂的眼泪"。湖水、雪山、经幡、藏羚羊……所有元素完美融合,让你瞬间忘记自身是谁,从哪儿来。这趟旅程不是简单的打卡,是生命被重新定义的体验!你敢来挑战吗?
编辑:西藏旅游-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guanxian.org/consult/xizangqu/16284155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