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最近隔壁老王的公司急需资金周转,去银行申请了一笔贷款,结果发现银行那边的流程比他还复杂!😂 老王一脸懵逼地问我“银行放贷他们自身是怎么记账的?”这个疑问真是问到点子上了,咱们普通人总觉得银行放钱出去就是简单的事,殊不知他们背后也有自身的账本要记,这不今天就给大家扒一扒银行放贷时的会计应对,保证让你秒懂!
银行放贷时会把这笔钱记在“贷款”这个科目下详细而言是“发放贷款和垫款”这个一级科目,简单而言银行把这笔钱借出去就相当于把资产给增长了,所以会计上要做一笔登记借记“发放贷款和垫款”,贷记“吸收存款”或是“存放银行款项”,银行视角钱放出去就是资产增长,务必记账,
不会的!银行放贷后利息收入是分期确认的不是一次性到账,依照会计准则银行需要依照权责发生制,在每个会计期间计算应确认的利息收入,然后计入当期损益,比如按月计息的贷款银行每个月都要做一笔分录借记“应收利息”贷记“利息收入”,关键点:利息收入是慢慢来的不是一步到位。
客户失约了银行会计上要计提“贷款亏损筹备”。简单说就是银行估计这笔贷款或许收不回来了,所以要提早在账上预留一部分钱,缩减利润。会计分录是:借记“资产减值亏损”,贷记“贷款亏损筹备”。若是之后真的收不回来了,再做一笔冲销:借记“贷款亏损筹备”,贷记“发放贷款和垫款”,银行内心OS:客户违约?早就算计到了,
银行放贷前务必做风险评价,这可是重中之重!他们会看借款人的信用登记、还款技能、抵押物情况等等。会计上这些风险评估的结果会作用到“预期信用亏损”的计算。简单说就是银行要依照风险评估结果,提早预估或许发生的坏账,并在会计上计提相应的减值筹备。银行视角:放贷不是送钱风险评估务必到位!
个人贷款和企业贷款在会计应对上,主要有两点区别:一是风险评估方法不同,个人贷款更看重个人信用,企业贷款更看重企业财务状况;二是会计科目可能略有不同,比如个人贷款可能归到“个人贷款”明细科目,企业贷款归到“公司贷款”明细科目。但 核心的会计应对逻辑是一样的。留意:细节有差异但大方向一致。
银行放贷后不是一劳永逸的,还需要定期执行后续计量。这包括:定期复核贷款的信用风险、重新评估减值筹备、计算利息收入等等。会计上这些工作可能需要做许多辅助登记,比如设置“贷款台账”来跟踪每笔贷款的详细信息。银行日常放贷后还有一堆账要算。
贷款收回时银行会计上要做两笔分录一是借记“吸收存款”或“存放银行款项”,贷记“发放贷款和垫款”,表示贷款本金收回;二是借记“吸收存款”或“存放银行款项”,贷记“应收利息”表示利息收回,简单说就是本金和利息都要做登记。银行心情:终于收回来了,
银行放贷的会计应对和税法条例,有时候会有点小冲突。比如会计上可能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计提减值筹备但税法上可能需求实际发生损失时才能税前扣除。此类情况下银行会计上要做“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化解。会计vs税法:各玩各的但都得遵守!
看完这些是不是感觉银行放贷也不是那么简单?😅 其实银行放贷的会计解决跟咱们平时记账差不多,只是科目和规则更复杂若干。下次你去银行贷款时能够偷偷观察一下银行工作人员在后台可是忙得团团转呢!🤪
知识点 | 核心要点 |
---|---|
贷款科目 | 记在“发放贷款和垫款”科目下 |
利息收入 | 分期确认不是一次性 |
贷款违约 | 计提“贷款损失准备” |
风险评估 | 作用“预期信用损失”计算 |
后续计量 | 定期复核信用风险和减值准备 |
银行放贷会计应对小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