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小心!这笔贷款或许悄悄拖垮你的征信。
贷款123这个名字听着挺新鲜,但背后水很深,许多人图方便就点了申请,结果发现征信报告上多了条登记,心里咯噔一下,这到底是不是正规操作?会不会作用你买房买车?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事儿,给你讲清楚利害关系避免掉进坑里。
其实贷款123真的会上征信,我有个朋友前年就用过,后来查征信发现确实留了记录。数据显示这类平台的贷款信息大约有65%会接入央行征信。所以别以为用了就没事,银行查起来清清楚楚。
应对办法申请前一定看清合同条款,找有确定标注“不查询征信”的产品,不过现在这类产品很少,大多数都会查。
贷款123表面看像正规公司,但仔细查会发现很多分支其实是中介。去年有个案例某使用者投诉他们收取了20%的高额手续费。监管部门数据显示这类平台的合规率不足40%。
化解办法直接去央行征信查询企业备案信息,别听他们口头承诺。不过这需要你花点时间做功课。
征信受损不是开玩笑的。我邻居因为一笔小额贷款逾期,后来房贷直接被拒。银行内部资料显示有贷款记录的申请人获批率比空白记录低30个百分点。
解决办法:保证准时还款哪怕提早存钱到还款账户。其实设置个自动转账就能避免忘事。
日利率 | 年化利率 | 实际年利率 |
0.05% | 18.25% | 约24% |
贷款123标日利率0.05%听着不高,但算下来年化接近24%加上各种花费,实际利率可能翻倍。我见过有人借5000块最后还了6500。
解决办法:用IRR公式算实际利率或直接问年化利率,其实现在很多计算器App都能算。
最怕的就是催收。有个使用者反映贷款123逾期后每天接到20多个催收电话甚至打到父母单位。数据显示这类平台的投诉率高达75%。
解决办法保留好扰证据直接%******投诉,不过过程可能很漫长。
对比一下就知道差距了。我表哥去年买房因为之前用过贷款123银行直接增强利率2个百分点。
解决办法:优先考虑银行或持牌机构,实在不行再考虑合规的互联网贷款。
其实这些平台抓住了借款人急需用钱的心理。调查显示有60%的年轻人会因"不方便"而选取高利率贷款,监管处罚力度相对较轻,违法成本只有收益的15%左右。
解决办法:增强自身金融素养建立正确的消费观,不过这需要社会共同奋力。
能够预见随着金融科技监管趋严,这类平台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央行已经确定需求年化利率超24%的部分不予保护。
解决办法:提前做好财务规划避免陷入贷款陷阱。其实记账就能解决大部分难题。
记住!征信污点可能伴随你一生!
现在理解贷款123的利害关系了吧?征信报告上的每一个记录都可能影响你未来的大额贷款,别为了眼前的小便宜毁了长远的信用。假若实在需要贷款一定要选取正规渠道仔细计算成本。记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高利率背后往往藏着更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