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咱们先说最基础的利息就是本金乘以利率嘛,比如你借1万块月利率1%那一个月利息就是100块。24期就是100×24=2400块利息。
但,重点来了。
小额贷款常常不是到期才还,而是要分24个月还清。这样每个月都在还本金,剩余本金越来越少利息自然也跟着缩减。所以实际利息不会是2400块那么简单。
我当初第一次贷款就懵了,以为就是简单乘法结果到手比算的少多了,心里那个不爽啊。
借款金额 | 月利率 | 总利息(估算) |
---|---|---|
5000元 | 1% | 约1200元 |
10000元 | 1.5% | 约3500元 |
分期还款就是每月还的本金一样,利息跟着本金缩减而缩减,比如借1万24个月还每月还本金416.67元,第一个月利息100元第二个月本金剩9583.33,利息就是95.83元以此类推。
等额本息呢?就是每月还款金额固定,比如每月还500块这样前期利息占得多,后期本金占得多。听起来好像差不多?但算下来总利息会高不少!
简单说想少付利息选分期还款,想每月压力小选等额本息。
我朋友选了等额本息结果多付了快1000块利息,肠子都悔青了!
表格对比一看就懂:
还款形式 | 月供特点 | 总利息 |
---|---|---|
分期还款 | 逐月递减 | 相对较低 |
等额本息 | 每月固定 | 相对较高 |
这个绝对是坑点之王!
年化利率看着很低比如12%,但分到24个月实际利率或许翻倍。因为本金是逐月缩减的,但利息是按全部本金算的。
举个例子借1万年化12%按等额本息算24个月总利息约1300元,实际年化利率或许达到18%。
一定要看懂这个公式:
实际年化利率 = (总利息 × 24) ÷ (借款金额 × 12)
用上面的例子(1300×24)÷(10000×12) = 26÷10 = 2.6也就是26%,天呐这比贷款广告上的12%高多了!
所以看到广告上写着低利率,一定要问清楚是啥计算途径!不然就是“文字游戏”陷阱,气人不?
许多小额贷款会收手续费,美其名曰“服务费”其实就是变相利息!
手续费多数情况下有两种一次性收取和分期收取。
最坑的是手续费往往不包括在年化利率里!也就是说你看到的利率是12%但加上手续费,实际成本或许达到20%甚至更高!
避坑指南:
1. 一定要问清楚手续费怎么收
2. 需求对方把手续费计入年化利率计算
3. 比较不同平台的“综合成本”,别只看利率
我有个表弟就被手续费坑惨了,以为利率不高结果加上手续费,实际利率高得吓人!
提前还款?小心被“坑”上加“坑”!
许多平台对提前还款有额外条例:
最坑的是有些平台虽然允许提前还款,但利息还是按原计实惠!也就是说你提前还了但利息一分不少!
提前还款前必问:
1. 是不是收取失约金?比例多少?
2. 提前还款后利息怎么算?
3. 手续费是不是退还?
我有个同事就因为没问清楚,提前还款结果多付了2000块,气得直拍大腿!
那务必的!征信越好利率越低;征信差,利率就高。
比如:
而且征信差的可能还会被需求提供额外担保,或只能借到更少的钱。
要是你征信不好:
1. 多对比几家平台别只看一家
2. 尝试提供更多收入证明
3. 考虑找担保人(但要留意人情债)
我表姐就因为征信有点小难题,多付了快一半的利息真是“信用值千金”啊!
总结一下避坑: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
贷款前多算算比贷款后少还钱!
别让“小便宜”吃了大亏,这道理简单但实用啊!
记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任何贷款都是要付出成本的。咱们要做的是找到最实惠的那个,而不是最便宜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