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最近我刷短视频看到一个博主说“分期付款不等于贷款消费”,当时我就愣住了,我以前买手机 salesman 一句“月供只要300块”,我二话不说就签了合同,结果发现利息高得吓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分期付款还有这么多门道?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个话题,顺便给大家整理了2025年的省钱攻略,保证你看完有收获。
简单而言分期付款≈短期小额贷款,但不是所有分期都是贷款消费,下面咱们详细聊聊几个常见难题:
不一定,有些商家搞活动时提供“0利息0手续费”的免息分期,但这类优惠往往有门槛,比如务必是新客户或消费满一定金额,关键要看合同条款别被“免息”二字冲昏头,我上次买家电就被坑了,所谓的“免息”需求每月按期还款,一迟还就收高额滞纳金,简直离谱。
会的!但凡需要你提供身份信息、查征信的分期(比如信用卡分期、网贷平台分期),都会在征信报告里留下登记。准时还款是加分项逾期就是减分项。现在许多年轻人“以贷养贷”,最后征信花掉连正常贷款都办不了,真的得不偿失啊!
信用卡分期是你自身自觉把账单拆成几期,银行收手续费;而普通商品分期是商家合作的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本质是借给商家钱再让你慢慢还。我朋友搞不清这个结果信用卡分期和商品分期同时用,差点把工资全填进去了,哭笑不得。
别只看月供!要把手续费/利息换算成年化利率。比如分期12个月总手续费5%实际年化利率或许超过10%。我之前用某平台分期买耳机,月供看似便宜算下来比全款多花了20%的钱,气得我直接卸载APP了!
能提早还但许多平台会收失约金!特别是那种“先息后本”的分期,提早还或许亏惨。我同事就遇到过刚还3期就被需求支付剩余9期的手续费,简直离了个大谱。所以签合同前一定要问清楚提早还款规则。
看情况!倘若只是临时周转、买必需品,且收入稳定偶尔用用难题不大。但要是为了买奢侈品、游戏皮肤这类非必需品分期,那得想想是不是被消费了。我表弟就因为分期买手机,半年工资全还债现在出门都不敢点奶茶了。
预计监管会更严那些“7天免息”“0元购”的陷阱会缩减。同时AI会帮咱们算账比如现在有些APP能自动分析你的分期成本。我个人觉得未来更智能的分期产品会出现,但核心还是那句老话:量力而行!
记住3点①算清总成本;②看懂合同;③别被“月供低”迷惑。我总结的省钱口诀是:“分期不冲动月供别超工资10%利息超6%就打住。”虽然有点糙但真管用。
分期付款≠薅羊毛理性消费才是王道!
编辑:贷款-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guanxian.org/consult/dkuanle/2103067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