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贷款网贷怎么办?结果3步应对+避坑指南技巧远超想象,
循环贷款就像个“金融黑洞”,许多人不知不觉就陷进去,额度用完又恢复越借越多征信还受作用,别慌,今天拆解循环贷的坑教你3步自救还有超实用避坑技巧,保准让你少走弯路!
循环贷到底是个啥?
循环贷说白了就是“额度贷”,比如、这些。你借了还还了又能借额度循环用,像信用卡一样。不过网贷的循环贷利息高得吓人许多人不知不觉就背了一身债。
特点 | 解释 |
额度循环 | 借了还,还了又能借额度一直用 |
随借随还 | 想借就借,想还就还变通得很 |
利息高 | 日息看着少年化超30%是常事 |
🚨循环贷的坑你踩了吗?
- 利息陷阱 - 日息0.05%看着不多算年化就是18%,复利滚起来债务翻倍快。
- 征信隐患 - 账户不关征信一直有登记。即使注销APP授信协议还或许有效。
- 以贷养贷 - 这个月借来还上个月,越陷越深最后崩盘。
案例警示成都李女士借了3万循环贷,半年后滚到12万差点家破人亡!
3步化解循环贷困境
-
停借止损
- 马上停止所有新增借款,哪怕额度在诱惑你
- 列出所有债务按利率从高到低排序
- 关上不必要的循环贷账户,只留利率最低的1-2个
-
协商还款
- 自觉沟通平台解释困难,申请推迟或减免
- 强调“利滚利”部分超36%的无效
- 争取分期还款缩减月供压力
-
强制上岸
- 减低生活开支每月多还债
- 增长收入出处哪怕也行
- 设定还款计划严谨实行
其实这3步最难的是持续!许多人持续不到一个月就舍弃,最后债务越滚越大,
💡避坑技巧超实用!
- 🔍查清条款 - 借前必看年化利率、是不是上征信、提早还款罚金等
- 📝登记明细 - 每笔借款、还款都记下来,防止平台乱扣款
- 🚫谢绝诱惑 - 额度不是你的钱别被“额度翻倍”广告骗了
- ⚠️关上账户 - 不用的循环贷账户务必去银行/平台彻底关上
循环贷产品对比
产品 | 年化利率 | 上征信 | 特点 |
7.2%-18% | 是 | 随借随还按日计息 | |
7.2%-24% | 是 | 芝麻分600以上可用 | |
京东金条 | 7.2%-24% | 是 | 需京东账户良好登记 |
🤔常见难题解答
- 循环贷务必还清才能注销吗?
- 是的账户有欠款时难以彻底关闭。
- 循环贷会作用房贷吗?
- 会的。未采用的循环贷额度也会算作负债。
- 怎样判断是不是循环贷?
- 看还款途径能“先还后用”的就是循环贷。
划重点循环贷不是洪水猛兽但一定要理性采用,记住:额度≠你的钱利息才是真成本。管住手才能远离债务陷阱!
图片均出处网络 | 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出资或借贷提议
精彩评论

网贷循环贷不一定每次都查征信。具体情况主要取决于该贷款产品是否需要在每次使用时查看用户的个人征信。需要查征信的循环贷 如果用户首次申请循环贷时需要查看征信,并且在后续每次使用贷款额度时,贷款页面都显示需要查询征信,那么这类循环贷每次使用都会上征信。用户在每次申请成功后。循环贷: 贷款流程:循环贷的申请流程通常较为规范,需要借款人提供个人身份信息、收入证明等材料,并经过银行或金融机构的严格审核。 便捷性:虽然循环贷的申请流程相对严格,但一旦获得额度,借款人可以灵活使用,且还款后额度可恢复,较为便捷。 网贷: 贷款流程:网贷的申请流程相对简便。

在探讨哪些网贷是循环贷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循环贷的定义。循环贷通常指的是一种贷款方式,其中借款人可以在贷款额度内随借随还,且额度在还清后可以再次使用,无需重新申请。接下来,我们将详细列举一些市场上知名的循环贷产品。 循环贷产品列举 : 提供方:微众银行 特点:面向和手机QQ用户。

银保监会要求银行推广“两内嵌一循环”模式,允许企业“单笔短期周转、多次循环使用”。例如,华夏银行对小微企业发放“制贷款”,企业无需频繁过桥倒贷,综合融资成本下降30%。 严控风险:给消费者“划红线”但针对个人用户,监管态度截然相反。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明令禁止网贷平台提供循环贷服务。

循环额度的秘密:信用贷续贷为何能无缝衔接 从消费贷、网贷等信用类产品的运作机制切入,解释循环额度的原理:只要用户信用良好、额度有效,新贷款资金到账后可自动偿还旧贷款,形成资金闭环。重点强调征信良好是核心前提,部分机构虽需重新审核,但本质仍是以新还旧的续贷逻辑。高先生提供的资料显示,2024年5月的一笔30万元、两个月期限的贷款,实际到手28万元,实际还款40.8万元,多还款17万元;2024年7月一笔30万元、一月期的贷款,实际到手207万元,实际还款48万元,多还273万元,利息比到手的本金还多。 高先生称,这些放贷者都在同一栋楼里,他在同一栋楼反复循环借款。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APP
责任编辑:罗峰-债务逆袭者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
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