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嘿,朋友!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糟心事儿?急需用钱,找了个小额贷款公司,签完合同、拿到合同金额的转账记录,结果发现到手的钱比合同上写的少了一大截?😵💫
别慌!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小额贷款提前扣利息到底是怎么回事?它合不合法?咱们该怎么避开这些坑?
简单来说,就是贷款公司在给你的时候,先把合同上约定的利息给扣掉。比如合同写明借你1万块,年利率12%,借一年,利息就是1200块。结果呢?他们只给你打9000块到账,告诉你:“利息已经先扣了,到期你就还1万块就行。”
听起来好像挺合理,对吧?反正你最后也是还1万块。但这里面其实藏着大坑!
⚠️ 重要提醒: 这种做法在法律上有个更形象的名字,叫“砍头息”!听着就有点不友好,对吧?
这得给大伙儿敲个黑板!明确告诉你:不合法!
咱们的《民法典》第670条写得明明白白:“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 这话啥意思?就是说,贷款公司不能在你还没拿到全部贷款的时候,先把利息给扣掉。
而且法律还规定了,如果他们真的这么做了,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换句话说,你实际到手多少钱,就按多少钱来算利息,合同上写的那个虚高的本金根本不靠谱!
很多小额贷款公司,特别是那些,特别喜欢搞这一套。他们可能还会包装成什么“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之类的名目,但本质上,如果这些费用是从你应得的本金里直接扣掉的,那性质就变了,还是“砍头息”!
就像有的案例里说的,小额贷款公司不得从贷款本金中先行扣除利息、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等。这可是明文规定!
你可能会说:“不就是少拿点钱吗?最后还的钱总数不还是一样?” 哥们儿/姐妹儿,你太天真了!这坑可深着呢!
你以为借了1万,实际到手可能不到9000: 这是最直接的损失。你急需用钱,结果到手的钱比预想的少,可能就够不的燃眉之急了。
利息照算,还款压力更大: 这是最坑人的地方!贷款公司按合同上的1万块本金来计算利息,但你实际到手可能只有8000块。你想想,你拿着8000块去周转,却要为1万块付利息,这利息负担得多重啊!每个月的还款压力瞬间就上来了!😭
隐藏费用多,容易被套路: 有些不良贷款机构还会借着“砍头息”的名义,再设置其他各种名目的费用,比如所谓的“服务费”、“保险费”等等,让你防不胜防。等你反应过来,可能已经掉进坑里了。
利率虚高,还可能构成: 由于本金被扣,实际到手的钱少了,但利息是按虚高的本金计算的,这会导致你实际承担的年化利率远超合同标明的利率,甚至可能触及法律保护的最高利率红线(目前是LPR的4倍,具体数值会变动,但原则是保护借款人)。
其实说白了,这就是贷款公司在“玩文字游戏”,利用信息不对称,在借款人急需用钱的时候,用这种不合法的手段赚取更多的不义之财。这感觉,就像是被人在背后捅了一刀,还带着笑!😤
别担心,法律是站在咱们普通借款人这边的!
会“砍掉”虚增部分! 借条金额≠实际本金!如果出借人(贷款公司)提前扣除了利息,在判决的时候,会直接把这部分虚增的本金给去掉,以实际到账的金额作为本金来计算你需要偿还的金额和利息。
很多真实的案例都证明了这一点。比如有的判决,被告只需要归还实际到账的135万元,而不是合同上写的150万元,利息也是按照135万元来计算的。这简直就是给咱们普通老百姓撑腰啊!👍
还会明确指出,贷款公司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延期还款手续费等行为,是缺乏法律依据的,应当按照实际转账的金额认定贷款本金。
记住一个原则:实际到账多少钱,就是你的实际借款本金! 其他都是浮云!
如果你不幸遇到了这种情况,别慌张,也别忍气吞声!记住,法律是保护你的!
保留证据!保留证据!保留证据!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赶紧把所有相关的证据都收集起来:
明确告知对方其行为违法。 可以先尝试与贷款公司沟通,明确指出他们“预先扣除利息”的行为违反了《民法典》的规定,要求他们按照实际到账金额作为本金,并重新计算利息。有时候,沟通就能解决问题。
寻求法律援助。 如果沟通无效,或者对方态度恶劣,甚至威胁你,那就别客气了!赶紧咨询专业的律师,或者向当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金融监管部门投诉。
准备好诉讼。 如果以上途径都无法解决问题,最后的手段就是向提起诉讼。带收集的所有证据,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记住,是会支持你的!
的方法当然是防患于未然!借钱之前,擦亮眼睛,多留几个心眼:
选择正规渠道。 尽量选择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正规的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这些机构相对规范,不太可能明目张胆地做违法的事情。对于那些来路不明、广告吹得天花乱坠的平台,一定要保持警惕!
仔细阅读合同。 借钱之前,一定要仔仔细细、逐字逐句地阅读借款合同!特别是关于利息、费用、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条款。不要嫌麻烦,这是保护自己的第一步!任何模糊不清、含糊其辞的条款都要问清楚!
关注实际到账金额。 签完合同后,一定要核对贷款公司实际转账到你账户的金额。如果发额与合同本金有出入,特别是少了大笔资金,就要立刻警觉,问清楚原因。不要等到还款的时候才发现问题!
警惕各种“额外费用”。 对于合同中提到的各种名目的费用,比如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服务费等,都要问清楚这些费用是怎么计算的,什么时候收取,是否从本金中扣除。一旦发现有从本金中直接扣除的情况,就要果断拒绝!
计算实际年化利率。 不要只看日利率或者月利率,要学会计算实际年化利率(APR)。很多贷款机构会把利率拆分成各种费用,让你觉得利率不高,但实际上算下来可能高得吓人。现在有很多在线计算器可以帮助你计算。
量力而行。 最重要的一点!根据自己的实际还款能力来借款,不要盲目追求高额度。借钱有风险,负债需谨慎啊!
项目 | “砍头息” | 合法借贷 |
---|---|---|
本金认定 | 合同金额(虚高) | 实际到账金额 |
利息计算基数 | 合同金额(虚高) | 实际到账金额 |
法律效力 | 无效,需按实际金额处理 | 有效 |
借款人负担 | 重(实际到手少,利息按虚高算) | 相对公平 |
说实话,每次看到这种“砍头息”的报道或者案例,都替那些急需用钱又缺乏法律知识的借款人感到不值和心疼。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谁还没个遇到困难的时候呢?
但是正是因为困难,我们才更要保护好自己,不能因为急需用钱就放松警惕,任人宰割。法律既然规定了“砍头息”不合法,那就是我们保护自己的武器!
下次再遇到小额贷款,或者任何形式的借款,请一定记住:利息不能预先在本金中扣除! 实际到账多少钱,才是计算利息的本金!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到有需要的朋友,让大家都能明明白白借钱,安安全全还款!少走弯路,远离套路!💪
祝愿大家都能顺利度过难关,财源滚滚来!🥳
编辑:贷款-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guanxian.org/consult/dkuankou/14452482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