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昨天跟几个茶友聚会聊到普洱茶的时候,大家突然发现一个共同痛点为什么有时候喝的普洱茶感觉特别润,有时候又像喝蜡一样干巴巴?这差别太大了,有个老茶鬼直接吐槽:“这玩意儿跟开盲盒似的,今天润明天不润我的钱包和嘴巴都遭不住啊!”大家纷纷表示共鸣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普洱茶“润”的秘密,看看怎么才能稳稳抓住那30%的口感提升!
这跟茶叶里的茶多酚和氨基酸比例有关,简单说茶多酚像个酷酷的保安,氨基酸是温柔的润滑剂,当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又没太强势的时候,茶汤就特别顺滑,就像你做饭油放对了菜就香而不腻,口感一流!(个人感受:第一次喝到这类茶感觉喉咙在说“这谁喝谁知道!”)
当然能!但不是随便放就行,普洱茶在适宜湿度(不是潮湿,是刚刚好的那种)和通风环境下会执行微发酵,这个过程就像给茶叶做SPA,让那些硬邦邦的物质变得温柔起来。我有个朋友把茶放在阳台,结果晒成了“柴火棍”,血泪教训啊。(划重点:不是越老越润储存方法决定一切!)
差别巨大!就像不同地方的人说话口音不同。比如易武茶常常比较柔和像江南美女;而勐海茶或许就刚猛部分像北方汉子。这跟土壤、气候、日照这些“老天爷赏饭吃”的因素有关。我刚着手喝茶时以为都是普洱后来发现产区不同,润感天差地别直接懵圈!
这个难题就像问“可乐和雪碧哪个更好喝”,答案因人而异,熟茶经过渥堆发酵就像提早做好了“软化解”,所以许多新手觉得熟茶更润。生茶则需要时间转化好比你得耐心等个几年,它才会从“小鲜肉”变成“老干部”,但转化好的生茶润度层次更丰富。我个人是生熟通吃派觉得各有千秋!
太有关系了!水温太低茶叶里的好东西出不来,喝起来寡淡;水温太高,又简单把茶叶烫“熟”,口感变钝。就像煮面条水太少会粘锅水太多又没味儿。普洱茶提议95-100℃但不同年份的茶或许需要微调,这就像给不同年龄的人做饭,火候得拿捏到位。
有点关系但不是绝对。高级别的茶叶多数情况下芽头多,茶氨酸含量高基础润度好,但有时候等级低的茶经过精心制作和储存反而比高级茶更润,这就像人一样不是名牌大学毕业就一定厉害。我喝过一饼茶比某些特级茶润多了当时直接惊到下巴差点掉地上!
会!你刚吃完火锅就喝普洱,感觉肯定不一样。空腹喝茶或许感觉更刺激,吃过东西后喝润感或许更明显。就像你饿着肚子吃甜品和吃饱了吃,感受完全两样。我试过在吃水果后喝普洱,感觉那股润顺着水果的甜味一起滑下去,简直绝配。
简单。喝完茶后喉咙感觉舒服、不干、有回甘,就是真润。假的润或许是加了什么料,喝完反而口干。就像假朋友起初很热情后来就知道是装的。我有个小技巧:喝完茶等10秒假使喉咙还是湿润的那就是真润无疑。
普洱茶的润感是个复杂又迷人的东西,受产区、工艺、储存、冲泡甚至个人状态作用。想要那传说中的30%口感提升?记住好茶+好存+好泡=好润!下次喝茶时不妨多留意一下喉咙的感觉,也许你也能解锁新体验!毕竟,喝茶嘛开心最关键你说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