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膏的文献有哪些

来源:普洱茶-合作伙伴 时间:2025-07-10 18:20:03

普洱茶膏的文献有哪些

你见过普洱茶膏吗?

你有没有听说过普洱茶膏? 它不是茶叶也不是茶粉而是**一种特别的茶制品**。它看起来像黑乎乎的块状物但味道却很独特。 **普洱茶膏的历史可不短**。从南唐开始就有记载到了宋朝茶膏变得更成熟了。清朝的时候它成了皇室专用的“国礼”连外国使节都收到过。
“清宫普洱茶膏图源故宫出版社《故宫贡茶图典》。”
这说明它曾经是皇帝喝的茶不是普通人能随便接触到的。
  1. 普洱茶膏起源于清代
  2. 曾是皇室御用
  3. 有解酒、助消化等功效
  4. 现在市面上也有卖
**你知道吗?** 茶膏和茶珍不一样茶珍是粉状的而茶膏是块状的。茶珍多用高压喷雾技术,茶膏则用的是常温仿生浸提,听起来就更“传统”一点。 茶膏的制作过程很复杂要用云南的茶叶,经过发酵、提取、浓缩等步骤,最后变成一块块的茶膏。 **我第一次听说茶膏的时候,还以为是某种呢**。后来才知道,它其实是用茶叶做的,而且还有不少历史故事。 比如陆羽,他被称为“茶圣”,最早在《茶经》里提到“膏”这个东西。 虽然那时候的“膏”和现在的茶膏不太一样,但至少说明古人早就开始研究茶的加工方式了。 你还记得《本草纲目拾遗》吗? 里面说普洱茶膏能治百病,比如肚胀、感冒、喉咙痛等等。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夸张?不过也说明古人对茶膏的重视程度很高。 清朝的时候,雍正、乾隆这些皇帝都爱喝茶膏,甚至把它当作礼物送给外国使团。马噶尔尼就是第一个收到茶膏的英国人。 **说实话,我觉得茶膏挺神奇的**。它不像普通茶叶那样需要泡,可以直接吃或者冲水喝。而且据说还能解酒,对肠胃也好。 不过现在市面上也有假的茶膏,有的叫“川茶”,其实不是正宗的普洱茶做的。这种茶饼质地松软,颜色发黄,味道也不对劲。 所以买茶膏的时候要小心点,找靠谱的或者店家。别一不小心买到假货,花了钱还浪费了。 茶膏的颜色也有讲究。普洱茶膏通常是黑色的,绿色的茶膏据说更好,能帮助消化、化痰。 **我有个朋友,以前经常熬夜加班**后来他开始喝茶膏,感觉身体状态好多了。虽然我不确定是不是茶膏的作用,但至少他觉得有效。 TG,这是个缩写,很多茶友都会这么叫。听着就挺亲切的。 茶膏的工艺也很特别,需要用到一些特殊的设备和技术。现代科技也让茶膏的制作更高效了,但传统的方法还是很多人喜欢。 **你有没有试过茶膏?** 倘使没试过,建议可以找个机会尝一下。虽然价格不便宜,但它的口感和香气确实与众不同。 茶膏的种类
  • 普洱茶膏
  • 绿色茶膏
  • 老茶膏
**茶膏不仅是一种饮品,也是一种文化**。它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见证了中国茶文化的演变。
茶膏的包装也很讲究
**清朝的时候,茶膏还会附上黄单**,上面写着一些文字,可能是药方或者用途说明。现在虽然没有那么讲究了,但包装依然很精美。 今天,我们又重新认识了普洱茶膏。它不仅是茶,更是一种历史的象征。 茶膏的故事还有很多,等着我们去探索。 **倘若你对茶文化感兴趣**,不妨多了解一下茶膏。它可能不是你平时喝的茶,但绝对值得尝试一次。 (这里本来应该有视频,但因为不能加链接,所以省略) **最后想说一句**: 茶膏真的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它不只是茶,更是文化和历史的结合。

精彩评论

头像 苏先锋 2025-07-10
【普洱茶膏的急救作用】真正的老茶膏更是具有急救之用,其性偏热,对于脾胃不和、肠胃不适、上吐下泻等症状,以及心脏不舒服、胸闷气短、感冒发烧等常见病症,都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此外,它还能有效缓解喉咙痛等因气血堵塞导致的不适,甚至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也有积极作用。茶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唐时期,经过宋代的成熟和清代的兴盛,直到当代依然盛行。它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曾在清朝时期成为皇室的专享品。南唐的《十国春秋》、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以及清朝医学家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等文献中都有关于茶膏的记载。普洱茶膏的加工过程非常复杂,原料选用的是云南六大茶山的大叶种茶。
头像 莫浩 2025-07-10
普洱茶膏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饮品它以普洱茶为原料经过特殊工艺精制而成。普洱茶膏不仅具有特别的口感和香气还被认为具有多种健康功效故此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本文将探讨普洱茶膏的历史渊源与发展以及其在历史文献中的记载情况。从普洱茶膏的历史由来到历史发展,再到具体文献记载。【期刊论文】普洱茶膏制作工艺探讨 期刊:《现代园艺》摘要:介绍了普洱茶膏的加工工艺,针对普洱茶膏的加工工序以及各道关键工序中的注意事项加以论述,同时探讨了科技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艺流程,指出其工艺和品质特色,以便消费者对科技普洱茶膏有更为详细且明晰的认识.关键词:普洱茶;茶膏;制作。

编辑:普洱茶-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guanxian.org/consult/chatong/1820873743.html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编辑推荐

社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