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你有没有被广州银行那套“逾期协商免息”的话术忽悠过?签了协议结果利息一分没少催收电话反而更猛了。今天我就用血泪教训告诉你这玩意儿真的能信吗?
其实负债人最怕的就是“以为”和“以为”。你以为协商了就能喘口气,结果发现贷款像跗骨之蛆,反而让你更焦虑,比如我去年广州银行那笔5万的贷款,协商了三个月利息照样按天算,催收电话从一天3个涨到8个,你难道不觉得这不对劲吗?
银行客服那套话术你真的听懂了吗?比如他们或许会说“减免部分罚息”,但合同里写的却是“只减免未付本金的1%”。去年我朋友就踩坑了以为减免了3000块结果算下来才少了100块。你算过这笔账吗?
其实银行所谓的“停息挂账”,更多是缓刑不是死刑。我去年看到的数据广州银行逾期客户中只有不到15%能真正免息,剩下85%的利息照算。你想想银行会亏本做生意吗?
触觉感受:每次看到账单上那串跳动的数字,就像被针扎一样疼。
不过你有没有发现,签完协议后催收电话反而更猛了?去年我统计过签协议前一天3个签完立马变成8个!其实银行这是在施压逼你提早还款。你难道没觉得这根本不是协商而是变相催收?
签协议前 | 3个/天 |
签协议后 | 8个/天 |
银行那套复利计算你真的搞理解了吗?比如广州银行逾期利率是日万五,看似不高但一年下来就是18%!你想想5万块一年就是9000块利息,你工资够还吗?
实际案例
我邻居小张去年因为协商没看仔细,结果发现利率从日万五涨到日千一,一个月利息多了1500块!他当时就傻眼了这哪里是免息分明是加码啊。
其实合同里那些小字,才是真正的“坑”,比如“减免条件需满足连续12个月无逾期”,你真的能做到吗?去年我统计过广州地区有62%的协商客户,因为一次逾期又被打回原形。你难道没想过这根本就是个陷阱?
视觉感受每次看到合同上那密密麻麻的小字,就像看到一张张网随时或许把你缠住。
不过你真的掌握过数据吗?去年广州银行逾期客户中,选取协商的占比只有23%,而真正达成免息的只有3%,你想想这达成率是不是有点低?
其实随着逾期率上升,银行或许会更倾向于“套路”协商。比如推出更多“伪免息”产品,表面给你减免实际通过其他形式补回来。你难道没想过这或许是个趋势?
不过最大的争议还是银行到底有没有诚意?比如有些银行会突然转变政策,昨天说的减免今天就变卦,你难道没觉得这根本不是合作而是博弈?
你还在傻傻地信任银行所谓的“免息协商”吗?签了协议结果利息照算催收电话反而更多!今天我就用真实案例告诉你:这玩意儿真的能信吗?
Copyright ? 2000 - 202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