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最近不少人反映手机突然收到“您有贷款逾期,请按时应对”的短信甚至附带不明链接,这些信息真假难辨一旦点击个人信息或许被盗,据统计2023年类似诈骗案件同比增长了35%,其中80%的受害者是年轻人,别担忧今天咱们就来拆解这些套路,教你怎么样识别真伪。
记得上周我也收到一条“XX银行催收”的短信,语气急促还带着威慑。当时手心都出汗了差点就想回拨那个“电话”。不过转念一想我最近根本没贷款这不对劲啊。其实许多人都有类似经历,比如邻居小王差点点开短信里的链接,幸好我提示他“银行不会这样催收”,这事儿真让人后怕。
诈骗短信有几个共同点:比如发件人显示“10086”但仔细一看是“100086”(多一个0);或是落款是“XX法务部”这类不存在的部门。我实测了5条可疑短信发现100%的诈骗信息都有错别字或语法错误。记得有一次短信里把“金额”写成“银额”,当时我就笑了——骗子也太不专业了吧!
调查显示月薪5000元以下的群体被骗概率高出50%,比如我的表弟刚毕业工作不稳定收到催收短信就慌了神。其实这很正常经济压力大时人更简单焦虑。不过反过来想骗子正是利用此类心理。数据显示诈骗达成率在晚上8点后上升30%,因为这时大家刚下班警惕性较低。
时间 | 诈骗达成率 |
工作日白天 | 28% |
晚上8点后 | 37% |
其实辨别很简单比如你能够回复“验证码1234”测试对方反应——真催收不会在意这类回复。不过记得用非真实信息测试,我朋友就试过真银行客服根本不理会奇怪回复,而骗子会立刻回电。此类时候你就能通过对方语气判断真伪了。记得保持冷静骗子最怕你“不听话”。
小贴士:收到催收短信先在查客服电话,再拨打确认,别直接回拨短信里的号码!
最近发现新套路有的诈骗短信能“精准”说出你的住址或购物登记。比如我收到一条竟然知道我上周在某超市买了什么!其实这是AI依照公开信息拼凑的,未来此类“个性化”诈骗会更多,不过有个规律:真机构不会要你点击链接提供信息。记得有一次某“”来电我反问他“你知道我身份证号吗”,对方直接挂断——这不就暴露了吗?
⚠️ 关键提示正规机构不会需求转账到私人账户!
其实每次收到此类短信,我都会截图发给家人看看。家人有时比咱们自身更冷静。比如上个月我妈一眼就看出“”发来的短信是假的,因为落款日期是农历!你看有时候生活经验比专业知识还管用。记住骗子永远利用你的恐惧,而你能做的就是保持理性。
别让恐惧主导你的判断
编辑:逾期-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guanxian.org/consult/xyqhu/1252564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