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想象一下第一天你还在武夷山的竹筏上喝着茶,云雾缭绕得像仙境;第六天,你已经在日喀则的蓝天下被3600米的海拔锤成粉红色的小可怜,这六天不是旅游是灵魂的极限挑战,从江南水乡到雪域高原,你的身体和心灵都会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物理刷新”。
其实你真的想清楚了吗?六天时间跨越3000多公里海拔差近3000米,不是玩“跳一跳”那么简单,你带够氧气罐了吗?你的胃能适应从福建的鲜到的咸吗?别笑!去年跟我一起走的哥们儿,在日喀则直接被稀薄的空气“按在地上摩擦”,最后靠吸氧活成了行走的“高原红”,不过话说回来若是这些难题你都没想过,那这篇攻略你可得好好看了。
许多攻略都说要从武夷山坐一路向西,其实、其实那是给时间充裕的人筹备的,你只有六天!我提议直接飞,武夷山飞拉萨约3小时再转车到日喀则2小时;而武夷山飞日喀则虽然航班少,但能省下转机+转车5小时,去年我带团队走选了飞日喀则落地时天刚亮,红柳滩上的风像刀子一样刮,不过比在拉萨再颠簸3小时强多了,记住时间就是氧气越早到日喀则,你适应海拔的时间就越多!
其实许多人以为到了才吃,但我的经验是:出发前三天就得着手吃红景天,你想想日喀则海拔3600米武夷山才700米,这差值比坐过山车还刺激,去年有个同行者落地就头痛得像被锤子砸,后来才知道他根本没提早筹备。不过、不过别以为吃了就万事大吉,我提议随身带个小型氧气瓶,就像带充电宝一样。我在日喀则遇到个藏族大叔,他说:“城里人来了像咱们一样慢慢走,别急。”这话听着土但真管用。
很多人会提议走珠峰-日喀则-拉萨,但六天时间太赶了。我提议反着走:日喀则-珠峰-日喀则。这样能利用前两天适应海拔,第三天去珠峰感受“世界之巅”的震撼,去年咱们团队在珠峰看到的景象,真的会让人瞬间忘记高原反应。当太阳照在珠穆朗玛峰上,整个山体像镀了金连风声都带着金粉味。不过要留意珠峰每天限入200人,提议凌晨4点就出发能抢到好位置。我在现场看到早上8点的位置和6点的位置,风景差得像两个世界。
从福建的清淡到的咸重,肠胃很简单“叛变”。其实你能够这样第一天在日喀则吃一半的藏餐,一半的川菜(日喀则川菜馆超多);第二天着手加量藏餐,但一定要每天喝日喀则的甜茶或酸奶,去年有个女生第一天就猛吃糌粑结果晚上上吐下泻,第二天只能吸氧躺平。不过、不过你别小看酸奶,我观察过藏族人肠胃好,跟每天喝酸奶有很大关系。我在日喀则的玛吉阿米餐厅看到,当地人喝酸奶就像咱们喝白开水一样自然。
高海拔地区睡眠品质会直线下降,很多人才躺下就喘得像刚跑完800米。其实应对方法很简单提早预定带“富氧”的宾馆。去年我在日喀则住“珠峰之星”时,发现他们房间有个小装置,一按就能补充氧气比吸氧罐方便多了。不过价格确实贵每晚多100块。我算过账缺氧致使的头痛药、吸氧费、误工费,或许比多花的100块还多。我在珠峰看到有人凌晨排队上厕所其实是因为缺氧憋醒的,太惨了。
你肯定以为到了珠峰就拼命拍,其实大错特错!去年咱们团队有个人在珠峰从早拍到晚,最后照片全是灰蒙蒙的。我后来问他为什么不在日出时拍,他说“以为随时都能拍”。不过他运气好遇到了个藏族向导告诉他“日照金山”是时间。我在现场亲眼看到日出前30分钟珠峰像被一层薄纱笼罩,太阳出来后整个山体瞬间变成金色,连风声都停止了那种震撼,真的会让你的相机自动调成“感动模式”。
你或许觉得在日喀则随便扔个垃圾没事,但去年珠峰的环保罚款是5000元/次,比吸氧还贵。其实藏族人特别重视环保,我在日喀则街上看到连小卖部老板都会提示游客“垃圾要带走”。不过现在有些地方着手用“环保积分”兑换氧气瓶,我觉得这个做法超赞。我在珠峰捡了10个塑料瓶,换到了一瓶免费氧气当时感觉比捡到钱还开心。
很多人以为六天要拼命玩,但我的观察是在日喀则慢下来比什么都要紧。去年有位旅行者只用了两天在日喀则逛寺庙、喝甜茶,结果后面几天高原反应明显轻很多。其实藏族人的智慧在于“适应比对抗更有效”。我在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看到,老喇嘛们每天转经筒的时间比游客看风景的时间还长,但他们的脸色比游客红润多了。这提示我:旅行不是比谁看得多而是比谁活得久。
当第六天你站在日喀则的广场上,看着3600米的天空你会突然理解这趟旅行最珍贵的不是珠峰的照片,而是你克服缺氧、战胜肠胃、适应咸重饮食的过程。从武夷山的温柔到日喀则的凛冽,你的身体可能被锤成粉红色,但你的灵魂已经站在了云端,现在你准备好迎接这场“灵魂刷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