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你敢信?在四川阿坝居然能撞见新疆的狂野风情,不是玩笑是真的,骑着马在草原上撒欢耳边飘来的是维吾尔族民歌,眼前是雪山和毡房交织的魔幻景象,这哪是旅游这简直是穿越,一天时间让你把新疆的豪迈和阿坝的纯净一次性打包带走,爽不爽?
其实我以前也以为阿坝=九寨沟+大熊猫基地,不过后来发现我错了,大多数游客来了就是走马观花,拍几张照就跑,你问问本身上次去阿坝你离当地文化有多近?是不是被商业化景点“围剿”得喘不过气?数据显示阿坝州80%的游客集中在九寨沟和黄龙,剩下20%的深度体验者才是真正会玩的人!你是哪一种?
想象一下你坐在马背上,草原的风像刀子一样刮过脸颊(真的有点疼,不过超爽!)远处飘来的是《掀起你的盖头来》的旋律。这场景是不是有点新疆那边的味道?当地牧民会给你戴上小花帽,教你说“亚克西”(新疆话“好的”),别小看这骑马阿坝的草原和新疆的巴音布鲁克有得一拼!去年我亲眼看见一个北京来的游客骑马摔了,起来第一句话:“值了。这感觉比在五星级酒店开会强多了!”
化解方法提早预约马场选取有经验的向导。别逞强选烈马安全第一!带上防风镜草原风沙大得很。
你以为阿坝只有川菜?大错特错!在松潘古城附近藏着几家新疆风味的毡房餐厅。我第一次去差点以为自身坐上了飞往乌鲁木齐的飞机——馕坑肉、抓饭、大盘鸡,全都有!老板是个回阿坝创业的新疆人,他说:“其实新疆菜和藏餐很像,都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对比一下新疆大盘鸡35元/份这里只要28元,分量还更大!去年冬天我看到一对老夫妻在这里吃饭,边吃边抹眼泪后来才知道,他们年轻时在新疆当兵,这是他们二十年后第一次吃到正宗的馕坑肉。
菜品 | 新疆价格 | 阿坝价格 |
大盘鸡 | 38元 | 28元 |
馕坑肉 | 45元 | 32元 |
化解方法避开旅游旺季去不然或许没位子。记得尝尝他们特调的酸奶,加了当地野果绝了!
在阿坝我见过最震撼的场面,莫过于藏族姑娘穿着新疆风格的裙子跳舞。什么?你没听错!当地有个叫“彩虹部落”的演出团,演员一半是藏族一半是新疆过来的。他们把新疆的麦西来甫和藏族的锅庄舞融合在一起,效果炸裂。去年夏天我看到一个游客录视频时,手机差点掉地上——他以为自身在看新疆表演,结果主持人说这是阿坝本土创作。这类文化碰撞你哪里见过?
解决方法:提早一周订票每天只有两场。别带小孩演出节奏快小孩子简单吵闹。
其实学新疆手鼓比你想的简单多了!在阿坝许多民宿老板都会教游客打几个基础节奏,我去年跟着一个藏族小伙学了十分钟,居然能跟着音乐打拍子了。他说“新疆手鼓和藏族鼓很像,都是讲究‘力道’。”去年节我看到一群退休教师在这里学鼓,最后居然合奏了《新疆好》,观众鼓掌时那些老师笑得比孩子还开心,你知道吗?阿坝现在有12个手鼓体验点,比前年多了3倍。
解决方法:带双宽松的裤子打鼓时方便活动。别怕手疼戴个护腕就行。
其实阿坝的新疆风情,许多是新疆商贩带来的。在红原县我见过一个卖手鼓的维吾尔族大叔,他说自身在这里开了十年店,比新疆老家待的时间还长。他告诉我:“阿坝的游客比喀什还热情。”去年冬天我亲眼看见他给一个藏族老奶奶免费修鼓,说“都是一个民族的”。此类跨文化的温情你哪里能随便遇到?
解决方法买东西能够还价但别太狠人家不简单,有人会说阿坝搞新疆风情,是不是在“偷”别人的文化?其实不然。我观察发现阿坝的新疆元素很多是当地藏族、羌族和新疆共同创造的。比如那个“彩虹部落”演出,演员们本身都说:“咱们不是模仿新疆是创造属于阿坝的新疆。”去年他们还拿了四川省文化创新奖。这解释啥?说明文化不是死的是活的,会流动会生长。
我觉得此类跨地域文化体验会越来越火。阿坝现在每年有20%的游客是专门冲着这类“混搭风情”来的。再过五年说不定四川的其他地方,也会出现“云南风情”“内蒙古风情”……关键是,此类体验不是简单复制粘贴,而是当地人真心喜爱、用心融合的结果。就像我在阿坝吃的那个馕坑肉,用的居然是本地牦牛奶做的酥油,你说妙不妙?
你信不信?在阿坝你能骑马、吃馕、打手鼓,还能听维吾尔族民歌,不是去新疆是在四川!不是一天游是真正沉浸式体验。这类玩法全国独一份!下次来阿坝别再只盯着九寨沟了换个活法,保证你回来后朋友都以为你去新疆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