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的朋友们,这次咱们来到厦门可不能错过一个特别的地方——怀远楼。它不仅是土楼中的一颗明珠,更是我们熟悉客家文化的一个窗口。作为一个地道的驻马店人,我第一次听说土楼的时候,心里就充满了好奇:这东西到底长啥样?住起来舒服吗?带着这些疑问咱们今天就一起去看看这个传说中的“大圆圈”。
怀远楼坐落在漳州南靖县书洋镇的山脚下从厦门开车过去大概要两个小时。一路上,窗外的景色渐渐由高楼大厦变成了青山绿水,空气也变得清新了不少。到了目的地后远远地就能看到一座圆形的建筑矗立在田野间,像极了一个巨大的“堡垒”。走近一看,才发现它的外墙是用黄土夯筑而成,显得古朴又厚重。据说此类建筑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每一块砖、每一根木头都透着岁月的痕迹。
进入怀远楼之前,我特意向导游请教了部分知识。原来,这座楼是由一位名叫简维祯的客家先祖建造的,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当时的客家人为了躲避战乱,选择聚族而居,于是建起了这样一座防御性强的土楼。楼内有四层高中间还有一个宽敞的天井整个布局非常讲究。天井不仅方便大家晾晒谷物,还起到了通风采光的作用让楼里的生活更加舒适。
刚踏进怀远楼的大门,我就被里面的景象震撼到了。楼内的房间排列得整整齐齐,就像棋盘上的格子一样。每个房间都有一个小窗户,可以望见外面的风景。导游告诉我们,这些房间原本是用来居住的一家几十口人都住在里面,但如今很多房间已经改成展览室了,展示着客家人的日常生活用品和传统工艺。比如,我看到了几台古老的织布机,还有手工制作的竹篮、陶器等物品。看着这些东西,我仿佛能想象到以前的人们是怎样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
除了参观内部结构,我还特别留意了一下楼外的环境。怀远楼四周环绕着梯田和小溪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导游说,这里之所以叫“怀远”,是因为建造者期待子孙后代可以记住祖先背井离乡、迁徙他乡的艰辛历程,同时也寄托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听到这里,我不禁感慨万千。作为一名驻马店人,我也深知漂泊在外的滋味,所以对这份乡愁特别有共鸣。
作为游客,我觉得怀远楼最吸引人的地方还是它的特别魅力。无论是那厚实的土墙,还是精美的雕刻装饰,都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特别是楼顶上的飞檐翘角,看起来既威严又优雅,仿佛诉说着一段段尘封已久的故事。而且,站在楼顶俯瞰四周视野开阔得很,远处的青山连绵起伏,近处的稻田绿意盎然,这样的画面简直美得不像话!
不过说实话,我也有点小小的遗憾。怀远楼虽然保存得相当完好,但毕竟年代久远,有些地方已经显现出岁月侵蚀的痕迹。比如,楼内的木质楼梯踩上去会发出吱呀声,墙壁上也有几处裂痕。导游解释说,这是正常的,因为土楼本身就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建筑形式,需要定期维护才能延续下去。但我还是期望将来有机会看到它焕然一新的模样,毕竟这样一座充满故事的建筑值得我们用心呵护。
这次怀远楼之行让我收获颇丰。一方面,我感受到了客家文化的深厚底蕴;另一方面,我也学到了很多关于土楼的知识。对驻马店的朋友们而言,若是你们有机会来厦门旅游,一定要抽空来这里看看。它不仅仅是一个景点更是一扇通往历史的大门。期待大家都能带着好奇心和敬畏心去探索这个地方,相信你们也会像我一样爱上这里的每一分一秒。
我想说的是旅行的意义就在于发现不一样的风景和感受不同的人生。怀远楼让我明白了,即使身处喧嚣的城市也不要忘了回头看看那些隐藏在角落里的美好。或许有一天,我们也能像怀远楼的主人一样找到属于本人的心灵归宿。
大家还看了:
驻马店到怀远
精彩评论









责任编辑:卓琪-导游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