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你敢信?90%的翡翠新手第一块玉就踩坑,花大钱买的“帝王绿”其实绿得像塑料?几千块买的“冰种”戴几天就变黄?别再当冤大头了,今天我就用血泪经验给你掏心窝子说透翡翠那些坑,让你少花冤枉钱买到真品好玉。
其实我第一块翡翠就栽在颜色上,那块“满绿手镯”绿得能滴出水,老板说“天然A货帝王绿”。结果戴半年就褪色了颜色像地图一样斑驳。后来才知道许多“妖绿”是用强酸腐蚀再染色的B+C货。数据显示市场上70%的“满绿翡翠”都经过染色化解。
化解办法用指甲刮一下表面倘使掉色就是染色货。或是去权威机构(比如国检NGTC)开证书,证书上会确定标注“天然翡翠”还是“应对翡翠”。别怕麻烦这钱花得值!
我跟朋友去市场看见块“玻璃种”翡翠吊坠标价8万!其实那块玉透得像玻璃,但拿手电一照里面全是气泡!老板还忽悠说“这是极品玻璃种,内部纯净”……结果查资料发现,玻璃种真品价格普遍在15万以上!
解决办法记住这个价格区间玻璃种15万起、冰种5-8万、糯种1-3万。要是价格低于这个区间太多,八成是假货。我后来学会用“敲击测试法”——真翡翠声音清脆,假货声音闷哑。
种类 | 真品价格 | 常见假货 |
玻璃种 | 15万+ | 玻璃仿制品 |
冰种 | 5-8万 | 树脂合成品 |
有次我在小摊花2000买了块“翡翠A货”,还附赠“权威证书”!不过证书上的钢印模糊得像盖章糊了浆糊。后来发现许多小作坊本身印证书,连检测机构名字都写错!行业调查显示约35%的翡翠证书存在造假或误标难题。
解决办法:去正规珠宝店采购索要带钢印的检测证书,并去查询编号,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证书编号重复的情况,差点买假货。其实现在手机就能查输入编号真证书能查到详细检测参数,假证书查不到任何信息。
小贴士证书上务必写明“翡翠(A货)”,要是只写“翡翠”或许有难题!我在市场见过最扎心的场景:有个“老师傅”拉住我说“这翡翠有瑕疵,但我给你便宜价”结果那块玉的“瑕疵”是人为敲出来的!后来才理解许多商家故意制造“裂纹”冒充“天然棉絮”,这类手法在业内叫“瑕疵营销”。
解决办法:谢绝“捡漏”诱惑,真翡翠的“棉絮”是自然分布的,不会集中在某一点,我后来学会看“阳光灯下测试法”真翡翠在强光下会呈现“苍蝇翅”反光,假货则一片模糊。
其实很多新手像伺候祖宗一样保养翡翠,结果越弄越糟!我有个同事天天用牙膏刷翡翠,结果把表面光泽都刷没了!专业保养数据:90%的翡翠破损来自不当清洁。
解决办法:记住“三不原则”:不接触化学剂(洗发水、香水)、不戴洗澡、不长时间暴晒。我后来改用软布擦拭一个月用纯净水泡一次,翡翠反而越来越亮。
我跟朋友争论过:他坚信“只有玉才是真翡翠”,结果后来发现很多料子经过“注胶填充”解决。其实产区的翡翠合格率只有65%,很多商家只提产地不提品质。
解决办法:别迷信产地要看工艺和证书。我后来学会看“雕刻细节”真翡翠雕刻边缘清晰,假货边缘毛糙。比如一块玉佩真品雕刻的“龙鳞”每个都清晰可见,假货则一片模糊。
其实很多新手像我一样,觉得“贵的就是好的”,结果花了3万买块“极品翡翠”,回家发现比路边摊500块的还假!市场调查:20%的高价翡翠存在严重品质疑问。
解决办法:理性消费不盲目攀比。我后来设定“价格预算表”依据本身的经济技能选取。其实现在很多千元翡翠品质也很好,关键是学会辨别真伪。
说到底翡翠这行水深得很!但只要记住:证书+价格+工艺三看原则90%的坑都能避开。其实玩翡翠就像谈恋爱,需要耐心和细心。别被花哨的营销忽悠真正的好玉时间会证明一切。
想知道更多翡翠避坑技巧?留意我下期揭秘“怎样用手机验翡翠真伪”!
编辑:翡翠-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guanxian.org/consult/feicuitang/15077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