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翡翠原石那抹让人心跳加速的绿色,就像初恋般美好又危险,一块石头里藏着整个森林的生机,一刀下去或许暴富也可能血本无归,市场水深得能淹死人90%的玩家都栽过跟头你确定自身不是下一个?
其实我刚着手也以为“绿得像菠菜就行”,结果花8万买的原石切出来全是白皮,那声音到现在我都没忘——哐当一下,钱就没了,现在市场90%的仿冒品都在打“绿色”擦边球,你还在傻傻地用手机灯照?
你看真品翡翠的绿色就像春天爬山看到的——这里一抹,那里一点绝不会整块均匀,仿冒品呢?要么绿得像涂了油漆要么就是实验室数据造假的“完美绿色”,有个老行家告诉我真品绿色和白色交界处会有“过渡带”,就像你调色盘上蓝黄相接的地方,有那种灰不溜秋的过渡色,你下次看原石记得用手指搓搓那个交界处,真品会有沙沙感仿冒品摸起来滑得像肥皂。
真品特征 | 颜色分布不均匀有过渡带 |
仿冒品特征 | 颜色均匀像涂了油漆 |
小提议:下次去市场带上放大镜,把原石对着强光看绿色里应能看到像蜘蛛网一样的纹路,那是天然形成的“翠性”。
敲击真品原石的声音就像寺庙里的铜磬——清脆悠长。我去年在云南听到一个老缅工用铁棍敲石头,那声音在山谷里能传老远,仿冒品的声音呢?就像你敲塑料桶噗噗噗的闷得慌。其实这很好理解真品密度大仿冒品里面都是填料。
记得有次我在市场一个摊主敲了一块石头给我听,那声音像敲钟一样结果切出来价值200万的满绿。这就是为什么老行家都爱带个铁棍子。
你摸真品原石就像摸婴儿的皮肤——凉凉的,但过一会儿会和你体温同步。仿冒品呢?要么像摸塑料一样温温的,要么像摸石头一样永远冰凉,其实这和材质导热性有关,真品翡翠是硬玉仿冒品大多是树脂或玻璃。
有个简单测试把原石放冰箱冷藏5分钟,拿出来后迅速用舌头舔(留意别太冰),真品会有轻微刺痛感仿冒品几乎没有感觉。这招是我跟珠宝店老板学的,百试不爽。
真品翡翠密度3.33克/立方厘米,仿冒品大多在2.6左右。你拿同样大小的两块石头,真品拿在手里会明显感觉沉,我有个朋友专门买了电子秤,说现在市场上有种仿冒品加了铅块,重量接近真品但密度分布不均,一晃就能感觉出来。
不过现在造假技术也提升了,有些仿冒品用锆石粉压制,密度也能做得很接近。此类情况下还得靠前面的方法综合判断。
真品翡翠的光泽就像清晨的露珠——温润有光泽但不刺眼。仿冒品呢?要么像玻璃一样贼亮要么就是哑光没精神。其实这和内部结构有关,真品有“翠性”光线会形成漫反射。
有个简单办法把原石放在白纸上用手机手电筒垂直照射,真品边缘会有像猫眼一样的反光带,仿冒品要么没反光要么反光像灯泡一样直射出来。
真品翡翠的裂纹就像树的年轮——有自然形成的纹路。仿冒品呢?要么没裂纹要么就是机器切割的直直的裂。其实这很好分辨真品裂纹边缘会有“生长痕迹”,像水波纹一样。
记得有次我看到一块原石,裂纹处居然长出了细小的绿色晶体,那种感觉就像看到石头会呼吸一样神奇。仿冒品不可能有此类“生长”现象。
现在有些实验室居然用AI分析真品数据,然后逆向合成仿冒品。去年我见到一块“完美无瑕”的原石,结果检测发现内部结构是算法生成的,连裂纹都是按真品数据库“复刻”的。这就像AI写诗看着像真诗但少了灵魂。
记住翡翠鉴定就像谈恋爱,需要耐心和感觉,不要被那些闪亮的证书、专业的术语忽悠了。你手里的原石它自身会说话——只要你会听。下次去市场记得带上这6把“钥匙”,别再让人当冤大头了。
编辑:翡翠-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guanxian.org/consult/feicuijian/13423329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