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骨玉是什么石头?揭秘这类神秘石头的真相,
土骨玉听起来就让人好奇,它到底是什么石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是不是真的有“土”和“骨”的成分?其实土骨玉是一种古老的玉石,常出现在古墓或遗址中。
许多人对土骨玉一知半解,甚至有人把它当成普通石头,但其实它的历史非常悠久而且有着独有的颜色和纹理。
土骨玉也叫黄碧玉,主要产自新疆哈密地区。它的颜色偏黄有时带点红色看起来像是被泥土包裹过一样。
不过土骨玉并不是普通的石头,它经过长时间埋藏与土壤、地下水等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特别的土沁现象。
土沁是古玉在地下长时间受地层作用而发生的变化,比如颜色变白、变红甚至出现裂纹。这些特征让土骨玉显得更加古老、神秘。
有些古玉因为埋藏时间久,内部会白化形成所谓的“鸡骨白”或“象牙白”。这类现象是现代仿品难以模仿的。
还有一种叫“惊裂纹”的现象,是古玉在历史中受到外力撞击后形成的裂痕。这些裂纹沿着玉的解理方向延伸,非常明显。
除了这些土骨玉还有许多不同的名称,比如“血古”、“尸古”、“黑漆古”等。每种名称都代表了不同的颜色和成因。
其实土骨玉的化学成分也很特别。通过分析它的主要成分包括二氧化硅(SiO2)占86.5%氧化铝(Al2O3)0.57%氧化铁(Fe2O3)15%,氧化亚铁(FeO)0.46%氧化锰(MnO)0.10%,氧化镁(MgO)0.76%氧化钠(Na2O)0.16%,氧化钾(K2O)0.04%以及少量的硫酸盐(SO3)0.54%。
从这些数据能够看出土骨玉的结构非常复杂,含有多种矿物质。
土骨玉的形成过程也非常漫长。它一般需要1800年甚至更久才能形成明显的土沁效果,只有战汉以前的古玉才有或许出现此类现象。
不过现在市场上也有部分仿制土骨玉,它们或许用化学药剂应对,模拟出类似的效果。但真正有经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假如你在野外捡到一块表面有土壳或是通体白化的石头,就要小心了。真正的古玉不会那么均匀,也不会那么“完美”。
大自然给咱们的礼物总是不匀称的,那种质感让人感觉舒服。多去田野走走多捡若干石头看看说不定能发现真正的宝贝。
土骨玉的收藏价值也在逐年上升。许多藏家着手重视这类石头,因为它不仅有历史感还有艺术价值。
其实古玉的鉴定并不只是靠眼力,还需要部分辅助技能。比如看、闻、摸这些都是判断真假的关键。
若是你对古玉感兴趣不妨多学习部分知识,多接触实物慢慢积累经验。
土骨玉是一种非常特别的石头,它承载着历史、文化也蕴含着自然的力量。
结语:
土骨玉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其绝妙的纹理和颜色令人叹为观止,期待通过本文的介绍让大家对此类神秘石头有更深的掌握。
参考资料:
- 化学成分二氧化硅(SiO2)86.5%氧化铝(Al2O3)0.57%,氧化铁(Fe2O3)15%氧化亚铁(FeO)0.46%,氧化锰(MnO)0.10%氧化镁(MgO)0.76%,氧化钠(Na2O)0.16%氧化钾(K2O)0.04%,硫酸盐(SO3)0.54%
- 命名出处:因其色泽与土壤相似故得名“土骨玉”
- 产地:新疆哈密地区
- 历史:1981年首次被发现
- 鉴别方法观察土壳、白化、裂纹等特征
小贴士:
- 多去野外捡拾石头尤其是遗址区域
- 学会看、闻、摸提升鉴赏技能
- 留意市场上的仿制品避免上当
- 收藏古玉要耐心慢慢积累经验
总结:
土骨玉是一种历史悠久、纹理特别、色彩丰富的玉石,它不仅是文物也是自然与文化的结合。
倘若你喜爱古玉那就从理解土骨玉着手吧。
土骨玉不只是石头,它是历史的见证者。
精彩评论




责任编辑:吴涛娜-翡翠投资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