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不会有人冒充网络贷款?警惕!新型骗局席卷,你的钱袋子还好吗?
最近我刷到一个新闻,简直让人后背发凉,有人明明没申请网贷却收到了催收短信甚至征信报告上多了陌生贷款登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来是有人冒充你申请了网络贷款!你的个人信息或许已经成了骗子的“摇钱树”,这年头谁还没点泄露的时候?但这次真的不是开玩笑。
其实我也差点中招,前阵子我手机突然收到一条“XX银行”发来的贷款审批通过短信,金额还挺大,要不是我手滑点进去一看,差点就信了!后来才发现根本不是正规渠道,不过好在按时发现不然亏损可就大了!你呢?最近有收到过类似的“惊喜”吗?
说白了就是骗子利用你的身份信息,偷偷在网贷平台申请贷款,他们怎么拿到你的信息?或许是网购、会员时随手填的,也或许是被黑客盗取的,据统计2023年全国共发生个人信息泄露超过100万起,其中60%以上与金融相关,他们拿到信息后就模仿你的操作提交申请,你根本不知道你的名字正在为别人“赚钱”。
怎么办?别乱填个人信息!定期查查征信报告,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就能查,一年两次免费,倘若发现异常立刻报警,别觉得麻烦这比事后补救强多了。
我有个朋友就遇到过此类事,一天她接到陌生电话对方一口一个“张女士,你XX平台贷款逾期了赶紧还款!”把我朋友吓得半死赶紧解释本身没贷过款,对方还不信非要她转账,后来查了才发现有人冒充她贷款现在贷款没还,催收电话就打到了她这里,这感觉就像被人泼了一盆脏水,还得本身擦屁股!
遇到此类情况千万别慌。挂断电话不要透露任何信息。 沟通贷款平台核实情况。假若确认是冒充的记得录音,保留证据然后报警。记住你不是债务人不用怕他们!
征信报告就是你的信用名片。要是被冒用贷款你的征信或许就“花”了。我同事小王就栽过跟头。有人冒用他的信息贷了款,结果他买房贷款时被拒了。你说冤不冤?征信花了作用可大了贷款、办信用卡都可能受作用。2022年,因征信难题被拒的贷款申请高达30%,其中不乏被冒用信息的情况。
怎么办?第一时间沟通征信中心,申请异议化解。提供身份证明和冒用证据,一般20天内就能应对。同时联系贷款平台需求他们撤销贷款。记住时间很关键越早化解越好。
其实起因很简单。网贷平台为了拉客户审查越来越松。有些平台甚至只需要身份证就能贷款。这就给了骗子可乘之机。他们知道你的信息在黑市上很值钱。据估算一套完整的个人信息在黑市上能卖到几百甚至上千元。他们冒用你的信息贷款,即使被骗也只需要承担极小的风险。
怎么办?强化警惕!不要贪小便宜不要随意点击不明链接。同时给手机和电脑安装安全软件,定期清理缓存。虽然不能完全避免但至少能增长骗子的操作难度。
防人之心不可无。我给你总结了几条实用提议第一定期查征信;第二关键证件复印件备注用途;第三,设置复杂的密码不要重复采用;第四,收到贷款短信先核实再行动。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掉下来的可能是陷阱!
其实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强化自身的防范意识。多看新闻多理解骗子的新套路。比如现在有些骗子会冒充“客服”,说你之前申请的贷款利率过高,能够帮你“优化”。然后诱导你提供银行卡信息。遇到这类直接挂断!记住正规贷款平台不会自觉联系你。
万一真的被骗了不要慌张。立刻联系银行和贷款平台,冻结账户。 收集证据涵盖短信、通话录音、贷款登记等。 报警!记住越快越好!
我有个亲戚就遇到过此类情况,他收到一条“银行”发来的短信,说能够给他“无抵押贷款”。他信以为真依据短信里的链接操作,结果卡里的钱被转走了。后来报警虽然追回了一部分但还是有亏损。一定要记住正规贷款平台不会通过短信、电话等方法联系你。
随着技术的进展骗子的手段也在不断提升。比如现在有些骗子会利用AI技术,伪造你的声音冒充你本人向银行申请贷款,此类技术普通人根本难以分辨。未来这类“高科技”骗局也许会越来越多。
怎么办?除了增强警惕咱们还需要依赖技术手段。比如利用生物识别技术如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来验证身份,同时监管部门也需要强化对网贷平台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贷款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缩减冒充贷款的风险。
个人信息泄露到底是谁的责任?是平台保护不力还是使用者本身不小心?其实这很难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个人信息的安全需要平台和使用者共同奋力。
平台方面需要强化技术投入,强化信息保护技能。使用者方面则需要强化防范意识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同时监管部门也需要出台更严谨的法规,对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执行严厉处罚。只有这样才能让个人信息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
这年头骗子的手段越来越花哨,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利用咱们的贪婪和忽略。记住保护好本身的个人信息,就是保护好本身的钱袋子。定期查征信收到可疑短信多核实加强警惕,才能让骗子无机可乘!
编辑:贷款-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guanxian.org/consult/dkuantong/2999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