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贷款你的“按时雨”还是“定时雷”?
现在大家手里紧巴巴的时候多信用贷款就像个双刃剑。银行、网贷平台一堆利息低到3%高到18%都有。我当年也是急了贷过一笔结果发现这东西水太深,你看这数据去年全国贷款逾期率涨了3%这可不是小数目。
是不是感觉“救命稻草”变“催命符”?
你有没有这类时候?急需钱手机一刷各种贷款广告就来了。当时我就心动了觉得“这利息不高能周转几天”,结果呢?后面一堆手续费、服务费加起来比银行高多了,其实想想那些低息广告要么是坑要么是“先息后本”的套路。
利息陷阱你真的算得清吗?
我跟你说年化利率7%看着不高但分12期算下来月供里利息占了一半,我朋友去年贷了3万一年利息花了2000多,这比银行高出一大截。其实很多平台喜爱用“日息低至0.05%”这类话术,但你算下来,年化就是18%了。别被小数点骗了,真的。
数据对比银行信用贷平均利率4.5%网贷平台平均12%,这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征信这东西,你当真没感觉吗?
每次点“申请”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这查询登记会留多久?我当年手贱点了七八个,结果征信花了,后面想贷大额的都难。其实银行最厌烦这类“多头借贷”的人,大数据一看,你就被贴上“风险客户”标签了。你说这作用大不大?
- 查询登记保留2年
- 逾期一次作用5年
- 贷款次数多,拒贷率上升40%
那些“秒批”的背后,你看到了什么?
“秒批”、“额度高”,这些词是不是很诱惑?我表弟去年就中招了贷了5万,结果年化15%。其实这些平台为了冲量,审批宽松得很,但利率肯定高,你想想,银行审批慢但利率低;网贷快,代价就是高利息。这就像“快钱”和“慢钱”的选取题,难选吧?
😟 你是不是也觉得,这贷款,贷得越急,越容易踩坑?
身边人的故事扎心不?
我同事小王,去年贷款买了个手机,分期12期,利息加起来比手机价还高,他说“当时脑子一热,就点了。”其实很多人都是这样,急需用钱的时候,脑子就不转了。你看,这就是“情绪借贷”的典型,数据说,冲动型贷款的逾期率比计划型高2倍,真的不是吓你。
未来趋势,你觉得会变好吗?
现在也在管,需求网贷平台利率上限,不过你看那些变着法子收“服务费”的,其实还是变相。其实我觉得,信用贷这东西,以后或许更规范,但利率不会降太多。毕竟平台也要赚钱,对吧?不过话说回来,要是你信用好,银行渠道还是首选。这就像买东西,正规店贵点但放心。
贷款渠道 | 年化利率 | 适合人群 |
银行信用贷 | 4%-8% | 信用良好者 |
网贷平台 | 10%-24% | 急需用钱者 |
最后一句忠告,你听不听?
其实信用贷这东西,就像个双刃剑。用好了,是雪中送炭;用不好,就是雪上加霜。你想想,利息、征信、还款压力,哪一样不是坑?所以啊,能不贷就不贷,能少贷就少贷。记住,没有免费的午餐,这话真没错。
精彩评论





责任编辑:贺强-债务助手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