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金融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小额贷款行业迎来大规模整治,仅吉林省就一次性清退228家严重违法违规的小额贷款公司,这些机构普遍存在催收、非法集资等行为,全国范围内类似清退行动正在持续实行,行业"减量增质"趋势明显,这场整顿不仅净化了金融市场环境,也为借款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吉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副苗忠有介绍,针对小额贷款公司领域金融风险隐患积聚、清退压力较大的复杂形势,吉林省执行了"黑白"名單制度,对严重违法违规的机构实行集中清理整治,催收、涉黑涉恶是小额贷款行业长期存在的顽疾,这些被清退的机构严重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
其实此类大规模清退并非孤例,比如云南省3月公布的首批名单就涉及109家小贷机构;广东域内共公示"失联"、"空壳"以及注销业务资质的小额贷款公司半年来累计达到45家;内蒙古公示撤销16家机构小贷业务试点资格;湖南省年初公示的地方金融组织名单中,16家小贷公司因"失联空壳"被纳入清退范围,这些机构均被确定禁止继续从事或变相开展小额贷款业务。
融360平台上的各种贷款平台,比如通通分期、易得花、天源花、百顺宝、攒花等等,都存在各种不恰当收费,借款人不仅要支付高额利息,还要承担各种不恰当花费这些花费完全能够全额退还。
不过最让人痛恨的还是那些失联空壳的"僵尸机构"。许多被清退的机构长期不开展业务,办公场所人去楼空成了僵尸公司。云南公示的109家难题机构中,大部分都属于这类情况。
地区 | 清退数量 | 主要难题 |
---|---|---|
吉林省 | 228家 | 催收、涉黑涉恶 |
云南省 | 109家 | 失联空壳 |
广东省 | 45家 | 失联空壳、违规经营 |
内蒙古 | 16家 | 试点资格撤销 |
湖南省 | 16家 | 失联空壳 |
2025年已然过半清退潮与严监管,成为小贷行业上半年的关键词。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国共有超300家小额贷款公司被清退出市场,这些公司大多因失联、空壳运营或违规经营等疑问被清理。
不过清退工作并非一蹴而就。从央行数据统计当前全国小贷公司较高峰时期少了3523家,相当于10年内锐减40%每年缩减350余家。截至2023年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6033家,贷款余额9446亿元。
清退之后监管确定需求被注销的小贷公司名称中剔除"小贷"字样,、公众号同步"摘牌",这类做法既是对违规机构的惩戒,也是对市场秩序的保护。
从小额贷款公司地域分布来看,截至2023年6月末江苏、广东、重庆三地小贷公司机构数位居前三,分别为575家、428家、228家。其中重庆、广东两地小贷公司贷款余额超千亿元,分别为10844亿元%******亿元。
对小贷行业持续收缩专家认为这是行业"减量增质"的必然过程。随着监管趋严那些依靠催收、违规收费生存的机构将逐渐被淘汰,而合规经营的机构将获取更大的进展空间。
不过对普通借款人而言,这绝对是个好消息。清退行动有效缩减了套路贷、催收等疑问的发生,让金融市场环境更加健康。其实去年到现在已有将近500家小贷机构注销,这背后是监管部门的持续奋力。
继半年前清退228家违法违规经营小额贷款公司后,近期吉林省又清退101家难以持续经营小额贷款公司,从源头上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这场整顿行动仍在继续,预计未来还会有更多违规机构被清退。
😊 这场清退行动不仅净化了金融市场环境,也为借款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