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最近总听说有人莫名背上贷款,信用卡账单里多了陌生记录。其实这都是“以信用卡之名被贷款”的陷阱。据统计,2023年此类案件增长23%,受害者多为年轻人。你有没有检查过自己的征信报告?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的信息是怎么泄露的?其实很简单,比如单、外卖地址,甚至社交媒体上的个人信息。去年我朋友就差点中招,银行突然打电话说他的信用卡超额了,结果查出来是别人用他的信息办的贷款。你说吓人不?
看看这组数据:每10个年轻人里就有1个可能遭遇过身份盗用。和老年人相比,年轻人更少关注征信报告,直到收到催收短信才慌了神。记得有一次,我在地铁上听到有人打“我的信用卡怎么欠了5万?我根本没动过!”
年龄段 | 受害比例 |
18-25岁 | 35% |
26-35岁 | 28% |
其实很简单,身份证、手机号组合起来,黑市里能卖到200块。不过你以为保护好了手机号?其实很多APP在获取权限时,已经悄悄收集了你的信息。我试过拒绝某个购物APP的位置权限,结果它直接弹窗:“不授权就无法使用!”
你有没有定期查征信?其实一年查两次就够了,成本很低。不过很多人觉得麻烦,直到收到传票才后悔。记得有个案例,某大学生毕业两年才发现,大学时填的某贷款平台问卷,被不法分子利用办了信用卡分期。
其实这个问题很复杂。比如某社交平台去年泄露了5000万用户数据,但只赔了200万。你想想,平均每人400块,够干嘛的?不过话说回来,我们自己也有责任,比如随手丢的旧手机,没做数据清理就卖掉了。
其实很难说。你看现在诈骗越来越高级,连银行客服都能模仿。不过好在监管也在加强,比如今年新规要求贷款平台必须二次核验身份。但你觉得,这些措施够不够?
其实很简单,你今天就可以做这几件事:1.查一次征信;2.检查手机权限;3.把身份证复印件打上“仅供XX使用”。不过别觉得麻烦,比起被贷款的麻烦,这点付出算什么?
记住,你的信息安全,就像你家的门锁,平时看不见,但坏了就麻烦了。
编辑:贷款-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guanxian.org/consult/dkuanlu/0838839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