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信用贷款是许多小微企业融资的首选,但服务费、利息、杂费加起来,不少老板直呼“吃不消”,尤其在经济下行期资金压力更大,其实换个思路低成本方案真的存在。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类情况?贷款10万到手或许只有9万因为1万被各种花费吃掉了。其实不少银行和机构的服务费率高达10%-15%,算下来成本吓人。比如隔壁老王去年贷款20万光服务费就交了3万,心疼得他直拍大腿。
数据对比传统方案 vs 新方案
方案类型 | 服务费率 | 实际到手 |
传统贷款 | 10%-15% | 85%-90% |
新方案 | 3%-5% | 95%-97% |
其实我之前也踩过坑。签合同前只留意利率没想到服务费、评价费、管控费一堆,最后算下来比想象中贵多了。记得当时业务员说得天花乱坠,结果到手钱比预期的少了一截,心里那个堵啊。
不过现在市场变化快,不少平台推出了轻成本方案,比如某平台服务费率低至3%加上利息,总成本比传统方案低20%左右。你想想同样是贷款10万省下2万,能干多少事?
比如我朋友小李用新方案贷款15万,一年下来省了3万多直接给他公司请了两个实习生,团队活力都提升了!
其实现在政策也在鼓励减低融资成本。你看去年不少银行都推出了“无服务费”或“低费率”产品,这就是趋势,未来高收费的方案或许将会被淘汰,你早做筹备不吃亏。
就像楼下张哥说的:“早改早省现在不换以后更亏!”这话糙理不糙对吧?
不过服务费该不该收,争议一直存在。有人觉得这是恰当成本,有人觉得是“智商税”,比如我表弟的公司贷款5万,服务费收了5000他说:“这钱够我请客户吃好几顿饭了!”
其实关键看透明度。假如明理解白告诉你费用,还能接纳;要是藏着掖着,那确实让人不舒服。
你一定要多对比!比如用Excel列个表算算哪家总成本最低。我上次帮客户对比三家,发现A家利率低但服务费高,B家正好相反最后选了C家,综合成本最低。
记住别只看利率,服务费、管控费、提早还款罚金,这些都要算进去。
“老板这贷款服务费太高了,要不咱们试试那家新平台?”
“行啊给我算算,省多少?”
“差不多能省1万够你请员工团建了!”
你看省钱就是这么实在!
现在市场上有不少轻成本方案,但你要擦亮眼睛。比如有些平台号称“零服务费”,但利息高得离谱算下来更亏。多问、多算、多对比才能找到最适合你的!
记住省下来的钱,都是你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