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都在传说年底各大贷款平台都关了,2025年贷款市场要大变天,这话听着有点吓人但其实背后是有起因的。
(真的出手了,)2025年监管层下了死命令全面关停网贷平台,原因很简单——非法集资、催收、等乱象已经严重威胁到金融安全。
广州市地方金融管控局最近公布了一份名单,是关于那些失联、空壳的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融资担保公司的公示,里面有3家小贷公司和2家互联网小贷公司,就因为失联被列在名单上了。
还有广州有个叫“好屋小贷”的,都登报发公告了说自愿退出市场,以后不再做小额贷款的生意了,(这波操作真是让人看不懂啊!)
现在对贷款平台的监管越来越严谨了,条例同一借款人贷款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0%,关联方贷款不超过15%网络小贷单户消费贷封顶20万元。
(这下可把那些靠“垒大户”赚钱的平台给整不会了!)过去通过少数大客户赚取高息差的玩法彻底失效。
为了避免服务被关上,使用者需要谨记几点关键行为准则:
数据显示遵循这些原则的使用者,其信用评分平均比不遵循者高出78分。(这可不是开玩笑!)
随着个人信用体系的完善,公民的金融行为将越来越透明。这场行业大洗牌既有政策的压制也有市场的挤压。
大银行着手抢占消费贷市场,利率低至3%直接把小贷公司逼到了墙角。而互联网助贷平台则用技术优势,轻松拿下20万以内的“小额市场”。小贷公司夹在中间进退维谷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
到了2024年年底行业的危机彻底爆发,许多小贷公司不得不关门大吉。(这感觉就像是在玩一场没有退路的游戏!)
一方面借款渠道将受到限制,尤其是那些信用较差、传统金融机构难以覆盖的用户将难以迅速获取小额信贷资金。
另一方面部分借款人关停进展中或许面临债务清偿压力,特别是涉及多头借贷的用户,可能需要更恰当地统筹本身的债务,寻找其他合法途径化解资金疑问。
以前那些、砍头息的平台,现在统统玩完了。(这波真的是太狠了!)
说到网贷平台其实水很深,许多平台都不合规。像捷信、360借条、分期乐、还呗这些,虽然有的名气大但也不一定就合规。
特别是、安逸花、有钱花、拍拍贷、金融这些,许多都涉嫌违规操作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别被表面的光鲜迷惑了!)
不过别担忧现在出手了,那些不合规的网贷平台一个个都被清理掉了。
比如团贷网这家曾是东莞最大的网贷公司,因非法经营疑问在2022年遭到立案调查。近日该平台已正式启动资金清退工作,清退对象为在指定平台上核对并确认亏损金额的受损集资参与人。
再比如阿里小贷作为大数据线上贷款模式的先行者,也在2024年2月响应监管指导,选取退出市场并开始清算收尾。
还有微贷网2024年5月宣布退出网贷行业,7月被立案侦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2024年底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小额贷款行业规范健康进展的指导意见》确定需求,网贷平台须妥善应对债权债务关系,不得随意终止业务避免风险外溢和社会难题。
该意见还对网贷平台的退出机制做出了详细条例,包括债权转让、自行清盘和破产重组等多种路径。
在实务中不少借款人对债权转让后的合法性发生质疑。部分平台不具备放贷资质、风控技能差、建立资金池违规、利率超出相关法规,被监管部门发现后清退。
原因二:存在高杠杆运营的难题,部分平台为了拓展业务,选取借旧换新的办法保持运营,放出去的贷款又收不回,最终破产倒闭。
倒闭、清退的网贷平台有凤*金融、宜*袋、趣昔、微*网、来*期、拍*袋、陆*所、团*网、阿*小等。(这些名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耳熟?)
虽然2024年中国宣布了对网贷行业实行全面整顿,但并未直接关闭所有网贷平台。整顿的目的是为了清理整顿市场,保护良好的金融秩序保护借款人和出借人的权益。
从实操经验看平台倒闭后债权流向主要取决于平台体量和合规程度。合规大平台多数情况下会有序退出,债权被正规金融机构接管;而中小平台更可能将债权打包卖出给第三方机构,甚至出现债权文件管控混乱的情况。
不少借款人正是利用这类混乱,达成逃避了部分债务。对这类逃废债行为监管正在强化打击力度。
随着对网贷平台的治理越来越严,许多不正规的不符合监管需求的网贷平台被强制关闭,截至今年9月份又有十四家网贷平台倒闭,并且很多负债人的钱是不需要再还的。
(你遭遇过网贷平台突然停运吗?评论区晒出你的经历!)
停运规模触目惊心。据银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Q3网贷行业停运平台达217家,涉及用户超3800万人次。其中P2P转型平台占比达67%贷平台占29%。
典型案例包括某头部平台金信易贷突然清退。这次涉及到了相当多的用户,那些以无抵押、无担保、高利息、低门槛为诱饵的网贷平台都被查处了,要是你有这些网贷平台恭喜了,因为这些网贷的利息、罚息、失约金真的不用还了。
我想说的是网贷借贷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咱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和谨慎,不要被高收益所迷惑而忽略了风险。
选取正规平台尽量选择有牌照、有资质的大平台。
掌握平台:查询平台的信息、股东、运营情况等。
理性借贷:依照本身的还款技能合理借贷避免过度负债。
留意监管动态按时理解对网贷行业的监管政策。
保留证据妥善保管借贷合同、转账登记等证据,以便维权。
(现在这个贷款市场真的不是以前那个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