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浪县扶贫贷款钱到底去哪儿了?
西北风刮过古浪县的山梁,吹不散乡亲们脸上的愁容,2020年全县脱贫摘帽,给的小额贷款像救命稻草,可你猜怎么着?有些人家贷款3万两年后债务滚到5万,这不是个案县里数据显示近三成贫困户贷款逾期率高达12%,血汗钱到底流向了谁的手心?
扎心现实贷款到手窟窿更大
其实我见过不少老乡,贷款下来立马买了辆二手三轮车跑运输,不过你想想冬天拉煤、夏天拉瓜一年到头算下来,油钱、维修费、罚款……比打工挣得还少,县扶贫办去年统计每10户贷款户里就有4户没形成稳定收入,那些贴满墙壁的还款通知单,像苍蝇一样盯着你。
1. 贷款用途跑偏种地变买车
数据扎眼县农业局调查显示2018-2020年发放的1.2亿元扶贫贷款中,42%被用于非农生产,老张家的例子最典型贷款2万买拖拉机结果农机补贴政策变了,机器闲置在院里蒙尘,你问问自身这钱花得值不值?
用途类型 | 占比 | 实际收益率 |
采购农机具 | 18% | -8% |
搞养殖 | 35% | +12% |
2. 利率陷阱:年化7.2%不是真话
别被宣传骗了银行说的7.2%年利率,其实还要加上担保费、保险费、手续费。王会计算了笔账3万贷款一年实际成本接近1500块,这比县城小卖部利润还高。你听到的那些"免息贷款",其实都绑着产业项目不干都不行。
3. 培训鸡肋:专家一走啥都不会
培训登记本上写着"养牛技术培训"但老李家那头牛还是越养越瘦。县里组织过12场养殖培训,可参与者复贷达成率仅28%。专家们说得头头是道可你想想山里信号都时有时无,哪记得住那些专业?
4. 监管真空签字画押就不管了
可怕的是贷款下来没人跟踪。老周贷款养鸡结果鸡瘟一来血本无归,信用社工作人员一句"你自身负责"就撂挑子。县审计局抽查显示65%的贷款户反映"没人检查项目进展"。这哪是扶贫分明是填坑。
5. 产业绑架:不种指定作物不行
你听说过吗?县里条例贷款务必种黄芪。可黄芪收购价连年下跌,去年收购价跌到每公斤15元,比种玉米收益低一半。县农业局数据2021年黄芪种植户平均亏损1200元/亩。这哪里是扶贫分明是逼着往火坑跳。
6. 还款压力:秋收一过就借钱还钱
最绝的是还款时间卡在10月底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老赵去年卖粮的钱刚够还贷款,结果孩子学费又来了。县扶贫办统计41%的贷款户存在"拆东墙补西墙"现象。你说这扶贫贷款到底帮了谁?
深度透视:扶贫贷款的本质矛盾
其实这事儿挺矛盾,既要完成任务又要控制风险,最后钱都流给了那些"听话"的贫困户。可听话的人往往最缺商业头脑,我见过一个贷款养羊的贫困户,明明知道饲料涨价却不敢更改规模,结果越亏越多。此类"被安排"的脱贫能持续吗?
古浪县的贷款故事还没完,你的钱包还好吗?
夜晚的山风穿过破旧的窗户,吹得账本哗哗作响。古浪县扶贫贷款的故事还没讲完,那些贴满墙壁的还款通知单,像一张张网把乡亲们越收越紧。这钱到底该不该贷?又该怎么贷?
精彩评论








责任编辑:韩俊驰-资深顾问
VIP课程推荐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