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期间贷款用于公司?3个坑千万别踩!(避坑+实测)
引语:合伙创业资金周转难?老板个人贷款给公司用看似解燃眉之急,实则暗藏陷阱!不合规操作可能让所有合伙人“背锅”。本文结合法规与案例,手把手教你避开3大雷区,安全合规地让贷款“进公司门”。
1. 贷款没“名分”,合伙人都可能被
贷款时必须搞清楚:这笔钱是以谁的名义借的?
- 个人名义借?可能变成合伙人共同债务!
- 公司名义借?公司担责,合伙人按协议分担。
案例实测:张三、李四合伙开餐馆张三用自己身份证贷了20万,说“先用着周转”。后来餐馆倒闭,银行把李四也告了!为啥?认定这笔钱用于合伙经营李四需承担连带责任。
🚩避坑要点:贷款合同必须明确“借款用途为XX公司经营”,有其他合伙人签字或书面同意。
2. 钱到账后,没“入账”等于没发生
贷款进账后,别直接揣兜里!
正确做法 | 踩坑行为 |
打给公司对公账户做账务记录 | 转给合伙人个人卡,账上没体现 |
签订《借款补充协议》,明确还款来源 | 口头承诺“公司会还”,无书面证据 |
实测提醒:王五贷款50万后,直接提现给合伙人赵六“垫资发工资”。结果被银行认定“个人消费贷款挪用”,不仅罚息,还让所有合伙人信用受损!
🚩避坑要点:资金流水全程留痕,定期向贷款机构提供公司财务报表证明资金用途。
3. 还款没计划,合伙散伙变“仇人”
贷款不是白拿的,利息、本金谁来还?
- 明确还款主体:公司经营性贷款公司还;股东借款,股东还。
- 设定还款来源:用公司利润、股东分红还是个人财产?写进还款计划。
- 预留应急方案:贷款机构突然查账咋办?资金链断裂咋办?
真实故事:某装修公司老板贷款300万后,合伙人闹散伙。因还款协议写“公司盈利后分批还”,散伙时公司没钱,老板个人名下房产被查封!
🚩避坑要点:签订三方协议(贷款人+公司+个人),约定还款顺序和违约责任。
实测合规操作“三步走”
- 贷款阶段:公司名义→对公账户→用途证明
- 使用阶段:账务清晰→定期报告→资金专款专用
- 还款阶段:协议明确→来源固定→风险预留
其实合伙人个人贷款给公司,本质是“临时股东借款”。只要做到名正言顺、账目分明、还款有据,就能避免连带责任。不过最稳妥的方式还是:争取银行的无还本续贷政策直接贷给公司。
法律小贴士
- 普通合伙企业:连带责任(参考《合伙企业法》第二条)
- 有限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人有限责任(但需证明借款未用于经营)
- 挪用资金风险:个人贷款用于公司后,若转作私用可能构成犯罪
💡 合伙人必看:贷款协议模板要点
- 借款用途:明确“用于XX公司XX项目经营”
- 还款承诺:注明“由公司经营收入优先偿还”
- 连带责任:其他合伙人签字确认“自愿承担”
友情提醒:本文案例仅供参考具体操作请咨询专业律师。每个合伙企业情况不同切勿照搬模板!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APP
责任编辑:邵浩宇-诉讼代理人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
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