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底郑字晖老先生在冰岛组织了一场普洱茶品鉴会。说实话这事儿我本来没太当回事儿但后来听说参加的人个个都赞不绝口连平时对茶没啥兴趣的朋友也说“这辈子没喝过这么有故事的茶”。我就有点好奇了于是屁颠屁颠地去了。
疑问来了:懂茶的人越来越少?
其实吧现在喝茶的人虽然不少但真正懂行的不多。就拿我本身而言以前总觉得普洱就是那种越存越贵的玩意儿,但喝的时候完全分不清好坏。后来才发现,像我这类“门外汉”还挺多的。那天在现场,老郑给咱们讲了很多门道比如年份、产地、工艺这些,听得我头都大了。不过他最后总结了一句:“懂不懂不必不可少,要紧的是用心去感受。”我觉得他说得特别对。
那天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老郑让我们亲手摸茶饼。他拿出一块存放多年的生普,茶饼表面布满了细密的纹路,摸起来硬邦邦的,像是岁月留下的印记。他还特意提醒我们留意重量——年份越久的茶饼一般越轻,因为水分蒸发了。我当时就想,这不就跟人一样嘛,年纪越大反而越“轻盈”。不过话说回来,要是没亲眼见到,谁能想到一块茶饼能藏着这么多学问呢?
泡茶的时候,水壶里的水咕噜咕噜响,茶香慢慢飘出来,整个房间都被那股子味道填满了。有人说这是陈香,有人说那是木香,反正我闻着就觉得舒服。老郑还分享了一个小故事:他年轻时候存了一批茶,后来搬家时忘了,几年后翻出来发现居然更好喝了。这让我想起本人家阳台上的几盒茶叶,可能早就成了“过期品”,真是既心疼又感慨。
喝到嘴里时,茶汤一开始有点苦涩,但慢慢就有了一丝甜味。老郑说这就是生普的特点,需要耐心等待。其实我觉得这跟生活挺像的,很多事开始都不容易,但坚持下来就会有回报。那天有个朋友说:“以前觉得喝茶麻烦,现在觉得麻烦才珍贵。”大家都笑了,但仔细想想,确实如此。
趋势预测:茶文化会更火吗?
其实我觉得,像这样的活动应多搞部分。毕竟现在年轻人压力大喝茶不仅能解压,还能让人静下心来思考。不过我也担心,假如茶文化变得太商业化,会不会失去原本的味道?就像那天老郑说的“真正的茶香来自内心,而不是包装”。所以啊大家以后买茶的时候,别光看广告词,多问问本身是不是真的喜欢。
这场茶会让我重新认识了普洱,也让我明白了若干道理。期待以后还有机会参加类似的活动,说不定下次你也能来!
大家还看了:
冰岛老食煞郑字晖生普
编辑:普洱茶-合作伙伴
本文链接:http://www.guanxian.org/consult/chaxun/20520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