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茶 > > 正文
20257/11
来源:吴思涵

航拍普洱茶的故乡?这地方美得让人想定居!(揭秘实测)

字体:

航拍普洱茶的故乡?这地方美得让人想定居!(实测)

嘿老兄!上次不是跟你聊起我那次云南之行吗?这回可真是让我开了眼普洱茶的故乡——西双版纳那地方简直美得不像话!我可是个见过世面的人但这次真让我有点想直接打包行李搬过去了。

第一次“被”种草

航拍普洱茶的故乡

说起这趟旅行其实一开始挺偶然的。去年冬天我因为工作压力太大整天失眠朋友就给我寄了一包普洱茶说是当地朋友送的“宝贝”。我本来不喝普洱觉得黑乎乎的不好看,但那天晚上实在睡不着,就泡了一杯试试。

结果你猜怎么着?那茶汤入口醇厚回甘持久,关键是喝了之后居然真的睡着了!失眠问题解决了!第二天我赶紧打电话问朋友这是哪来的好茶,他说是西双版纳勐海县的古树普洱,还说那里风景特别美,劝我一定要去看看。

说实话,我当时还不信,觉得他肯定是想让我也去“被种草”。但那茶的味道太特别了,我越喝越上瘾,后来干脆自己买了些,还特意查了查产地。这一查不要紧,各种航拍视频看得我眼睛都直了,那满山遍野的茶树,云雾缭绕的山谷,简直像仙境一样!

实地考察:比视频还震撼

航拍普洱茶的故乡

今年春天,我终于按捺不住,请了年假就直奔西双版纳。说实话心里还嘀咕着:视频能作假,现实肯定没那么美吧?但当我真正站在勐海县的茶山时我傻眼了。

那山上的茶树,有些真的有几百岁了!树干粗壮得要两个人才能抱住,树根盘踞在石缝里,叶子绿得发亮。更神奇的是,很多茶树居然跟当地的古树混生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共生关系。当地向导老王说:“我们这儿的老茶树,都是祖辈传下来的,有些比人的寿命还长呢!”

  1. 茶山的空气特别清新早上起来满嘴都是茶香
  2. 当地人的茶文化真的深入骨髓,家家户户都种茶、制茶
  3. 有些茶农家连院子都是用茶砖铺的,太有创意了!

最让我惊讶的是,这里的茶山海拔差异很大,从几百米到两千米都有。老王带我去了一个叫“那卡”的地方,那里的古茶树群生长在陡峭的山坡上,每一棵都像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我看着那些茶农背着竹篓,在崎岖的山路上灵活地穿梭,心里真是又佩服又感动。

生活体验:慢下来的幸福

这次旅行我特意选了一家茶农家住了两天。说实话刚开始有点不习惯,没有WiFi,手机信号时有时无,但慢慢地,我发现这里的生活节奏太舒服了。

  • 早上被鸟叫醒,跟着茶农去采茶,体验了“一芽一叶”的采摘标准
  • 中午在茶树下野餐,就着当地特色的竹筒饭,配上一杯刚泡好的生普
  • 下午在茶坊看制茶师傅炒茶、揉茶,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

最让我难忘的是晚上。茶农家没有那么多规矩,我们围坐在火塘边,喝着熟普,聊着天。老王给我讲了许多关于茶树的故事,还教我分辨不同年份的普洱。那一刻我忽然觉得,生活不就应该这样简单纯粹吗?

普洱茶山旅行小贴士
旅行时间 春季(3-5月)和秋季(9-11月)
推荐停留时间 至少3-4天
必体验项目 采茶、制茶、品茶
注意事项 防晒、防蚊虫,备好肠胃药

关于定居的“小秘密”

航拍普洱茶的故乡

说真的,在茶山的那几天,我确实动过“不走了”的念头。但转念一想,自己习惯了城市生活,真的能适应这里吗?后来跟老王聊起这个,他笑着说:“想住下来的人不少,但能坚持住的没几个。”

他告诉我,这里的生活看似简单,其实需要很强的适应能力。比如:

  • 没有那么多娱乐设施,需要自己找乐子
  • 交通不太便利,去趟县城要半天
  • 收入来源单一,主要靠茶叶,受市场影响大
  • 语言沟通有时候是个问题,虽然普通话普及了,但老人和孩子还是习惯用傣语
  • 不过老王也说了些“好处”:

  • 空气污染基本为零每天都是天然氧吧
  • 邻里关系特别和谐谁家有困难大家都会帮忙
  • 食材都是自家种养的,吃得放心
  • 每年采茶季都能拿到不错的收入
  • 我看着老王那双被茶水泡得发红的手,又看了看窗外漫山遍野的茶树,心里五味杂陈。也许,这里确实不适合所有人但对我这种被城市掏空的人来说,倒是个疗愈的好地方

    给想“逃”去茶山的朋友

    假若你也像我一样,偶尔会对城市生活感到厌倦,不妨考虑来普洱茶的故乡看看。但记住,这里不是逃避现实的避难所,而是另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我想用老王的话结束这篇文章:“茶山很美,但最美的不是风景,是那些愿意在这里扎根的人。他们守着茶茶也养着他们,这是一种相互成就的缘分。”

    现在你告诉我,是不是也觉得,那片茶山,美得让人想定居了?😊

    一个被茶香迷倒的过来人
    献给所有爱茶之人

    【纠错】 【责任编辑:吴思涵】

    Copyright ? 2000 - 2028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7033019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