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雄安新区横空出世 刘崇顺
假日的三家核心党报,经过调整,全部版面均为8个版,对于以往假日多为12个版面的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来说,实际上是缩减了版面。版面缩减了,各自的特色反而更加彰显。
中共核心、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今日三报共同的头版头条新闻,人民日报和经济日报在头条刊发通稿的同时,还配以独有评论。人民日报配发的是评论员文章《办好建设雄安新区这件大事》,强调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也是继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核心后又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经济日报配发的是“中经观点”文章《以创新激活京津冀发展全盘》,点睛之笔是“河北雄安新区横空出世,京津冀协同发展再添新动力”。光明日报则配以独有富有特色的图表,较之人民日报配发的图表,更有视觉冲击力。
光明日报5版“光明视野”专版也引人瞩目。专版通栏标题为《“有高级别资源禀赋,就要有高级别国家公园”》的专题新闻。传递的理念是:国家公园: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亮丽名片;而国家公园较大的价值在于生态,较大的责任在于生态。专版以其可观的版面,丰富的内容,活泼的形式,生动地表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题。
雄安新区设立,会出现河北清华大学吗?
观察者网认为,要保持环境,要发展高新产业,较后总结下来就是第1条的“绿色智慧”新城。不意外的话,教育和科研机构会优先搬迁,大型医院和非金融性的央企会随之跟进,然后剩余的土地向各大企业的研发核心、各大文化机构的创作核心、各大媒体的信息核心招商,从而培养一个生产非实体产品的超级新区。
这时我们回头看,哪些机构会优先搬迁呢。不意外的话,我猜大学将是被首先疏解的目标。目前北京有8所“985大学”,26所“211大学”,而上海核心大学的对应数字则是4和10。在8所北京“985大学”中,有三所带有“核心”或是“中国”的冠名,四所拥有“北京”的冠名,仅有清华大学不需要因为搬离首都而更名。再考虑到清华大学的标杆作用,我猜清华大学可能会成为第1个迁入雄安新区的样板单位。而有中国医科大学(沈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两个先例在,中国人民大学、核心民族大学等学校也完全可能跟进。
总之,从目前的政策安排来看,雄安新区不会像已有的国家新区那样,依托工商业发展。而是将以教育、科研和附属的研发、创作产业为主。雄安新区可能将是中国第1个没有实体产品的生产型大城市。
雄安新区堪称千年大计
今晚微博和朋友圈都被这则新闻刷屏了,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的官方通稿中出现了千年大计这样的字眼,貌似还是第1次。这个“千年大计”怎么解读?牛津-小裁缝想了半天,不是没有依据的:辽开泰元年(1012年),改南京幽都府为燕京析津府,直辖11县并统6州。辽代析津府为五京之一,陪都地位,距今恰好是千年历史,如果从海陵王完颜亮1153年迁都中都,北京作为政权的首都是864年。可见核心的决心和魄力之大。
雄安新区设立的定位之高是少有的(已经放在和深圳和浦东的高度,但我觉得更多的是政治考量而不是经济),基本可以确定为副首都或陪都地位,一部分核心部委和央企、学校、医疗资源都有可能要搬过去。未来北京和首都将在空间上出现一定分离,这是1949年以来的头次,因此2017年“愚人节”这个日子是值得铭记的。按照雄安新区的远景规划,京津冀地区将出现两个首都功能的区域:核心特区和雄安新区(类似于德里与新德里),两个直辖市(以通州为核心的新北京市和现天津市)。
利好地区是雄安新区极其周边,以及雄安新区和京津的联络区域;利空地区:北京(因为权力的集聚将在一定程度上被稀释)、石家庄和唐山(在京津冀地区将进一步被边缘化)。对天津影响不大。未来京津冀地区将再现清代的北京-天津-保定的三角关系。
原标题:河北雄安新区设立 引发全民热议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