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嘿老铁们,最近是不是又被各种贷款广告搞得头晕眼花?特别是那些“只还本金,不还利息”的噱头听着是不是特诱人?🤔 我之前也差点被忽悠了,今天就来跟大家好好说道说道,2025年这事儿到底咋样。
说实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假使真有这类好事那银行早关门了,咱们老百姓也早都发家致富了,😂
这类宣传要么是纯粹的销售话术,要么就是背后藏着猫腻,咱们得擦亮眼睛看清楚。
直接给“只还本金不还利息”这类说法,在绝大多数正规金融机构那里,是不合法的也是不或许的,
法律条例依照最新的《民法典》和《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疑问的条例》,借贷关系必然涉及利息难题(除非是亲戚朋友间的纯赠与性质借款,且金额不大、期限很短),正规机构放贷利息是合法收入也是其运营的基础。
监管需求:银保监会等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的利率有确定规定,禁止发放“零利息”贷款(除特定政策性贷款外),那些宣称“无息”的要么是计算形式特殊要么就是违规操作。
实际操作:金融机构运营需要成本,员工工资、场地租金、保护、风险控制……这些都需要利润来支撑,完全舍弃利息等于本身给自身挖坑。
不排除极少数特殊情况,比如:
但这些都属于特例且常常有严谨的申请条件和审查流程,不会随便给普通人。
那些打着“只还本金”旗号的,往往藏着这些小心机:
套路类型 | 详细表现 | 实际含义 |
---|---|---|
“隐性利息” | 宣传“0利息”但手续费、服务费、管控费奇高。 | 这些花费加起来可能比正常利息还高! |
“打包花费” | 把利息算进贷款本金里,让你感觉只还“本金”。 | 实际还款总额远超你看到的“本金”! |
“极短期”陷阱 | 号称“7天免息”、“30天免息”,但逾期费用吓人。 | 一旦忘记按期还利息+罚息让你欲哭无泪。 |
“低息+高需求” | 宣传低息或无息但要求采购理财产品或保险。 | 贷款变成了“销售”的工具。 |
⚠️ 警告 凡是听到“只还本金不还利息”,第一反应就该质疑。这背后99%有难题!
不想当冤大头?记住这几招:
别嫌麻烦,合同是王道。所有费用包括利息、手续费、服务费、逾期罚息等,都务必白纸黑字写清楚。
实在看不懂?拍照发给懂行的朋友或是去当地银保监部门咨询一下!
只看日息、月息简单蒙蔽你!一定要问清楚“年化利率(APR)”,这是最准确的比较标准。
比如某平台说日息0.05%,听起来很少。但算下来年化利率是18.25%,这就很正常了。要是对方死活不说年化利率,那就要小心了!
那些“零利息”的往往用“XX费”来替代利息。计算一下这些费用加起来,是不是比正常利息还高?
举个例子:借1万元3个月说0利息但要收500元手续费。这500元折算成年化利率可能超过20%!
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正规网贷平台(可在银保监会查询)相对靠谱。
远离那些在街头拉客、通过非正规渠道推广的小贷公司,他们套路深得很!
✅ 提议 申请前先查查这家机构的资质,有没有金融牌照。
别因为“只还本金”的诱惑,就借了本身还不起的钱。评价自身的还款技能选取适合自身的额度和期限。
记住借的钱迟早都要还的!
光说不练假把式咱们来模拟几个场景:
推销员:“先生/女士咱们有款贷款产品,只需要还本金利息全免!适合您这类信用良好的客户!”
你的应对
假若对方含糊其辞或谢绝提供信息,那就挂了吧!
看到广告:“XX平台借款1万元3个月只需还1万元本金!”
你的操作:
若是发现猫腻果断放弃!
朋友说“我认识个渠道能够办贷款只还本金,利息不用愁!”
你的判断:
友情提示:朋友的好意要领但涉及钱的事一定要自身多长个心眼。
2025年了金融产品越来越复杂,但咱们的防骗意识不能掉队!保持警惕多问多算别被那些花哨的宣传忽悠了。记住💯 合规、透明、低费率的产品才是真朋友!
期望这篇“避坑指南”对你有帮助。假若你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Copyright ? 2000 - 2028 All Rights Reserved.